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新春走基层丨毛主席周总理题过词 一日看尽南北闸
湖北日报 2025-01-21 13:55:2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长松 饶纯武 通讯员 王文初

毛泽东主席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周恩来总理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伟哉!这便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位于长江之南的公安县。

矗立于北闸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冬日暖阳,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与荆州古城隔江相望的公安县埠河镇虎渡河太平口,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一一北闸静静伫立。相距约70公里的公安县黄山头镇鄂湘交界处,则是流向八百里洞庭的节制闸一一南闸。

近日,记者一日看尽雄伟壮美的南北闸,追寻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回望惊心动魄的抗洪战斗,目睹安宁祥和的江汉平原,感受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连通北闸的龙柏行廊。

北闸入口,绿树相迎

红透的水杉森林。

红透的水杉森林

气势宏伟的北闸。

气势宏伟的北闸

观北闸,须先经过高大挺拔的龙柏廊道,廊外是红透的水杉森林。穿过400多米的绿色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1054米的“巨龙”,54孔钢质弧形闸门,矗立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北闸以北数百米是长江拦淤堤,闸堤之间,一马平川,绿苗如茵。

据介绍,荆江分洪工程动工于1952年春末夏初。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第一期主体工程。分洪区921平方公里,约占公安县近半面积,蓄洪量54亿立方米。

仅仅建成两年。1954年,长江出现罕见全流域大洪水,荆江大堤、江汉平原、武汉三镇危在旦夕。公安县成为抗洪前沿阵地,分洪区24万人转移,北闸3次开闸,消纳长江洪水122.6亿立方米,降低沙市长江水位0.96米,确保了江汉平原、武汉三镇安全。南闸,控制洪水下泄不超过3800立方米/秒,保障了洞庭湖流域18个县市的千万亩良田和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再发全流域大洪水,分洪区30万人大转移。军民立军令状、树生死牌,水涨一寸、堤长一尺,与洪水殊死搏斗,降服洪魔,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伟大的98抗洪精神。公安县建专馆刻录这段历史,永怀英烈,昭示后人。

虎渡河从太平口蜿蜒95公里后,抵达荆江分洪区最南端南闸。南闸横跨虎渡河,全长336.8米,平日是交通干线。下方32个闸孔,每孔净宽9米,闸高8.5米。冬日,深潭如镜,映照黄山倒影。夏秋泄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赞曰:南开虎渡万顷江汉皆春色,闸挽狂澜八百里洞庭享太平。

山腰荆江分洪纪念园里,双塔四方五层,高12米,青石和汉白玉砌成。第二层浮雕包括“工农兵奋战节制闸”“黄天湖排淤”“截断拦河坝”等劳动场面,第三层两面铭刻着912名英雄劳模的名单。据记载,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曾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

2006年,荆江分洪闸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荆江分洪工程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重要节点。北闸还是国家级3A风景区,黄山头是国家森林公园。

专家认为,荆江分洪区、南北闸,不仅是重要的水利遗产,也是建设长江文化公园、构建长江文化高地的重要载体,其独特性不可替代。

冬日,南闸、黄山

夏日,南闸、黄山(资料照片)

荆江分洪工程南端南闸。

“蓄减兼顾江湖两利”

公安县河湖密布,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和调弦河)‌,除调弦河,3条流经公安。境内湖泊曾多达229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县、江南水乡。与水相伴,以湖为邻,河流、湖泊,是公安县百姓生产、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竣工,江河安澜,公安县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公安县委县政府打破常规,成立百湖生态渔业公司,收回全县61个省级保护湖泊的经营权,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渔民生计,重建“人湖关系”,近年取得突出成就——水清岸绿,渔歌唱晚,鱼米之乡稻香鱼肥。境内崇湖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曾经忧于水,一跃优于水。

崇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黄山鄂湘共有,黄山头镇鄂湘共建,商贸活跃,社会和谐,是有名的口子镇。黄山虽然海拔不高,却兀地在平原拔起,周边几十公里肉眼可视。植被丰茂,南闸胜景,平原山村,成为湖北公安、石首、松滋、湖南安乡、南县、澧县百姓出游的山水胜地。

与黄山毗邻,章田寺乡金红村达仁村等,是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支持的我省唯一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听说我们到访,金红村党支部书记陈士军特意打开种子科普馆让我们参观。《饭碗一粒种子的故事》,通过图文声像,生动讲述着公安种业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章田寺乡党委书记陆科介绍,2023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选址金红村,给了该乡百姓极大鼓舞。种业是章田寺乡的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种业重地,他们深感责无旁贷。

金红村种子科普馆

袁隆平与公安杂交水稻渊源颇深。

袁隆平院士与公安杂交水稻渊源颇深

金红村展馆介绍“公安县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史”。

金红村种子科普馆介绍“公安县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史”

水,给了公安百姓生活,也赋予灵感。与章田寺乡同在孟溪大垸,明代万历年间,涌现了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他们的文学主张与拟古主义针锋相对,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追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的文章清新活泼,自由洒脱,开一代文学新风。

谁能说,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不是水润出来的呢?

河清海晏,万里长江,美在荆江。

责任编辑:杨冉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