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 一组数据透视武昌经济发展“向新力”
湖北日报 2025-01-21 00:00:01

恢宏的改革蓝图,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

2024年,武汉市武昌区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实。

去年12月28日,武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

过去5年来,荆楚大地踔厉奋发、分秒必争,昂扬向上的复苏曲线映射在武昌的高质量发展轨迹中。

江流贤胜 大成武昌。

2020年,1492亿元;2021年,1664亿元;2022年,1772亿元;2023年,1890亿元;2024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

数字变化间,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场景接连上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现代化武昌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全区服务业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社零额规模突破800亿元,固投规模突破4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近万家,涉碳企业超300家,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武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意盎然、动能强劲。

去年8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显示,武昌区排名41位,较前年再前进1位,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

瞄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武昌区稳扎稳打的同时,正在向新向上寻求突破。

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武昌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引领区,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昌新篇章。

看经济总量 率先闯关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

武汉数创大厦。

“十四五”期间,武昌连年跨越“百亿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迈向2000亿元。

高质量发展底气从何而来?

武昌区给出的答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制胜未来的强大竞争力。

2022年10月18日,武昌区发布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黄鹤楼星空”计划。提出打造有支撑力的空间布局,构建以“一谷(中科·武大智谷)一廊(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多带(环高校院所创新经济带)”为支撑的数字科创产业空间布局和集聚生态。当天,武汉数创大厦作为首发项目同步启用。

2年过去,武昌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已蔚然成势。仅2024年,武昌区新增数创空间33万平方米,以滴滴出行华中总部为代表的一批叫得响名号的数字经济企业选择落户武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总量超过9500家,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比重近50%。

2年多时间里,武汉数创大厦吸引众多优质数创企业集聚,先后成功引进上市公司区域总部企业3家、上市金种子企业1家、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2024年,武汉数创大厦成为武昌区首栋数字经济亿元楼宇,成功获评“全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产业园区”。

距离武汉数创大厦3公里,碳汇大厦正引领襄阳大厦、天风大厦等一众商务楼宇,围绕双碳产业谋篇布局,共建环沙湖双碳经济带。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0家涉碳企业聚集在武昌抱团发展,总量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双碳产业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武昌绿色发展的亮眼名片。

看城市建设 重大项目接踵而至 固投规模突破400亿元

1月12日,武汉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武昌区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126.8亿元,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之首。

近年来,武昌区始终坚持“投资兴区、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优结构,为区域加快转型发展增强高品质功能支撑。

以更实举措引进项目。武昌区坚持链式思维抓招商,区负责人领衔推进9大产业链,以“赛马制”促进产业加速聚势成链。2024年累计招引主导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111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500亿元。

以更大力度保障项目。去年10月30日和12月2日,沙湖天境小区两次开盘两次售罄,从拿地到全面售罄仅用时129天,创造该区新纪录。项目开工前,相关部门提前帮助企业完成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等许可证办理,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现场清理、场地硬化、周边交通疏解、畅通施工通道等“并行服务”,为项目高速落地开通“绿色通道”。

以更高质效推进项目。一方面强化项目科学系统谋划,储备项目108个、总投资3782亿元。一方面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强力推动珞珈北斗创新港等50个重大项目动工。此外,通过健全完善项目投资调度、包保联系机制,高效推进159个重大项目建设、保障35个项目竣工交付。

2024年,武昌区有力应对复杂形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亿元。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武昌区将在项目建设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武昌数创云谷等5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武汉长江天际等9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长江沿岸铁路总部等30个项目竣工。

看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全省最优 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

武昌古城斗级营。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26日举办的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上,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展示了一封写给武昌区委、区政府的感谢信。

信中说,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在一批“零号员工”的协同推进下,项目整体交付时间提前了一年。企业既体会到项目建设的“武昌速度”,更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武昌温度”。

去年11月29日,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配套商业综合体青橙万象汇盛大开业。今年1月6日,2025武汉新春消费季启动仪式在亲橙万象汇举行,这里成为市民群众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营商环境足够好,市场活力才会强。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的顺利推进,是武昌区全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的缩影——过去的4年里,武昌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三次获全省县(市、区)综合第一,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

创新实施科创服务赋企行、政策服务暖企行、人才服务伴企行、金融服务助企行、咨询服务扶企行、培训服务护企行等六大服务行动,为辖区企业全方位提供科创、政策、人才、金融、咨询、培训等支持;全面落实房地产新政、以旧换新等消费促进政策,针对性出台“昌七条”、武昌消费券等,“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协同激发市场活力……在一系列尊商重商亲商的服务举措推动下,来武昌投资兴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优选。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武昌将实施“零号员工”服务提升等一批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的改革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看消费能级

商业综合体“跑步上新”

社零额规模突破800亿元

作为武汉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行示范区,武昌区在商业商贸领域动作频频。

从全国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武商梦时代开业,到如今武昌万象城、SKP、汉街万达、亲橙万象汇接连“上新”,高端商业基础设施和消费场景“从量到质”跃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当前武昌区面积超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达到15家,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总体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2024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0亿元,总量和增幅均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

1月,中商世界里焕新归来,开业前三天客流量达到40万人次;5月,武昌万象城开业,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3公里内聚集7家大型商业综合体;7月,华中首家SKP开业,试营业期间日均客流量接近10万人次,正式开业当天单日销售突破1亿元;8月,武汉地铁徐家棚M758商业综合体项目开业,进一步激发武昌滨江板块商业活力;11月,亲橙万象汇开门迎客,开业前3天累计接待消费者30余万人次。

如果说商业体是宏观空间,“首店”则是其中激活消费的子单元。作为扩大和刺激消费的长效机制之一,以“首店”为代表的首发经济正成为武昌区打造地标级商业体的突破口。

过去4年间,武昌区通过打造有吸引力的商业综合体,累计吸引近千个品牌首次入驻武汉,带动长江右岸消费场景越来越多、消费市场越来越旺。

武昌区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该区将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消费供给。依托武汉SKP、黄鹤楼打造高端消费品牌首发地,依托武商梦时代、武昌万象城等打造都市潮玩首秀、首展策源地,持续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场景,满足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

看文旅发展

从“假日火”到“常态火”

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2024年9月24日,备受关注的武昌古城斗级营经过升级改造后对外开放。

同为一条街,不同于昙华林主打文旅、户部巷主打美食,斗级营致力营造“文旅商”融合创新的慢时光体验。

延续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的文旅热度,2024年,武昌区在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管理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加强古城核心区域的保护与发展,进一步扩大“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旅游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月,随着三期改造项目完工开街,昙华林人文小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4月,中华路游轮母港启动试运营,成为集通勤、观光、美食等文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6月,人气景点凌波门焕新归来。

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宣,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在武汉设立分会场,黄鹤楼将在除夕夜向全球尽展古城芳华。

统计显示,2024年,武昌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亿元,均保持武汉市首位。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围绕丰富旅游供给、创新旅游业态,推出一系列沉浸式数字化文旅产品,更好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保持全年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武汉市领先。

责任编辑:陈玉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