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谢黎黎、田媛)我在恩施过大年,文学伴你迎新春。1月17日,“悦读恩施·对话作家”首场活动在恩施州图书馆妇儿分馆举办,广大文学爱好者共同对话“青稞文学奖”获得者吕金华,一起在新年“种瓜得瓜”。
此次活动由恩施州图书馆、恩施州民族妇女儿童发展与服务中心和恩施州作家协会主办,恩施思源实验学校师生、施州怡心读书会书友、恩施市义工协会等读者朋友6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恩施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云做发言。许云指出,与“青稞文学奖”作家面对面,是一场文学与心灵的交融盛宴,搭建了与优秀作家沟通交流的桥梁,感受文学魅力,汲取创作灵感,促进文化交流,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满满的精神力量。
在恩施“种瓜得瓜”
“恩施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人,都是无穷的创作源泉。”恩施市文联副主席吕金华为我们分享《种瓜记》的创作理念、创作源泉、创作经历、创作体会,用温情的笔触传递了民间守望相助的人性之美、亲人之间的灵魂救赎和质朴的恩义,用方言和俚语赋予作品浓重的地域色彩,展示恩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满满都是对家乡热烈的爱与热切的期盼,终于“种瓜得瓜”,获得青稞奖的青睐。
与作家对话,和文学结缘。活动现场,文学爱好者们纷纷与吕金华老师近距离交流,诉说自己的困惑。吕金华老师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要享受读书的乐趣,把读书融入日常生活中,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用一本好书打下生命底色,感受文字向上生长的力量。
大家纷纷表示,吕金华老师的分享推心置腹,慰人心扉,是一堂“传经送宝”的文化大课,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升华的盛宴,进一步激发了对文学的热爱,拓宽了文学视野,提升了文学素养,点燃了文化薪火,照亮了匠心之路。
用书香浸润心灵
书香筑梦,爱心传情。吕金华老师为恩施州图书馆捐赠图书《石板沟的鱼》1种10册,丰富了馆藏资源,优化了馆藏结构,更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用声音传递温暖
声由情出,情由心生。文学爱好者们声情并茂倾情诵读《种瓜记》中的经典片段,变无声于有声,变无形于有形,变平面于立体,仿若能看到主人公造因得果的人生之路,又若看到乡村生活的“治愈”,又仿佛与主人公一同在风雨中坦然前行,那声声诵读交织成动人的乐章,久久不散,意犹未尽,充分调动了观众情绪,加深了人物印象,共同探寻家乡之美,传承乡情乡愁。
阅读“悦”有味,书香漫恩施。恩施州图书馆通过“阅读﹢”模式,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山水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擦亮“悦读恩施”阅读品牌,通过开展“我在恩施过大年”“悦读恩施”等系列活动,为广大读者输送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让全民阅读“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为恩施州“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奋楫笃行弦歌不辍。
作者简介
吕金华,土家族,湖北省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容米桃花》,中短篇小说集《绝调》《与诉讼无关》《石板沟的魚》。曾获第三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第五届湖北文学奖,第七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
作品简介
《种瓜记》用精当的笔墨勾勒了两位乡村少年核桃和廖化造因得果的人生之路。他俩生于穷苦之地却天资聪颖,原本有望通过考试双双“鲤鱼跳龙门”,然而,廖化因为母亲埋在瓜地里的50元学费被人偷走,两人命运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小说既描述了命运残酷的一面,又用温情的笔触传递了民间守望相助的人性之美、亲人之间的灵魂救赎和质朴的恩义。方言和俚语的运用赋予作品浓重的地域色彩,显示了作家对乡村生活的深刻体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