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但超)冬风吹尽,立春在即。当前,大冶市氢能产业链中的城乡一体化综合能源站EPC项目一片勃勃生机,建设者们全力而为、奋力攻坚。
16日,记者来到大冶东综合能源站项目现场,站在入口处远眺周边,四通八达车来车往,作为未来的重要加氢站点,大冶东综合能源站落子城乡进出之路,布局恰到好处。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灰白色弧形办公楼建筑,另一旁,两个长方形的站点已搭建完成,一个蓝白相间、一个白绿交融,设计现代,线条简洁流畅。现场机声轰轰、吊臂高悬。
“大冶东综合能源站建设已基本完成,正进行各项收尾工作,年后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项目施工方副经理王银河介绍,“蓝色的是加氢站点,绿色的是加油站点,未来可全面满足多种类型车辆补给需求。”
2023年,城乡一体化综合能源站EPC项目落户大冶市,王银河跟随项目部扎根现场,对项目情况了如指掌。
“这四个方形的蓝白色柱子叫卸气柱,旁边的多层长条罐是储氢瓶,地面弯弯曲曲的银白线路是输气管道,加氢站点立柱下方那三台是加氢机,运氢车辆入场-卸气-储存-加氢……”在王银河的细致描述下,能源站运行流程在记者脑中逐渐明晰。
氢气储存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记者看到,储氢瓶牢牢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与以往所见的小型储罐单点连接不同,该设备表面有多个封闭点,数十个巨大的螺帽紧固,表面平整光滑,而其他设备同样如此。
“一环扣一环,确保的是万无一失。”记者不禁问道,“安全保障如此多,车辆加氢充能岂不是很麻烦?”
“运输存储够稳定,设备的加氢效率也差不了。”王银河自豪地介绍站内加氢设备,一共3台35兆帕的加氢机,设计加注能力是每分钟7.2公斤,与北京冬奥会的标准加氢站加注能力完全一致,车辆进场后,只需停靠在加氢机的两侧,便跟私家车加油一样轻松便捷加氢。
带着惊叹,记者随后前往正在建设的奥体大道综合能源站、金山店综合能源站现场。
“金山店综合能源站建设进度已达90%,即将进入装修调试阶段,奥体大道综合能源站去年8月底开工,整体建设进度接近50%,目前大家正铆足干劲全面建设。”王银河介绍。
“这么说,春节前不打算休息了?”
“那肯定啊,安全规范管理、设备安装都得有人在场。”王银河表示,新年新气象,项目部将精心组织、倒排工期,争取项目早日交付、验收投产。
据介绍,大冶市城乡一体化综合能源站EPC项目计划建设13处新能源站,包含加油站、加氢站、充电休息服务区等,目前有3个能源站在建。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大冶市全面构建多源绿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不同的规划、不同的进度,不变的是奋斗的决心。
走出现场,晴朗无云、阳光明媚,记者操纵无人机升上高空,看着镜头里的一抹氢能蓝,轻轻按下快门,留住这发展的动人画面。
记者手记:2025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为氢能产业的新格局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推进氢能产业建设鼓足了信心。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能产业必将成为推动大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