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宋露露、陈军)2024年是大冶撤县建市30周年。
回望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从昔日矿业小县到如今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大冶的美丽嬗变,生动地诠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大冶住建事业经历三十年的风雨兼程快速发展,并在城市面貌和群众满意度的双重提升下,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大箕铺镇污水处理厂
2001年,大冶市获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并于2005年、2011年蝉联该奖项;金湖街道上冯村、大箕铺镇柯大兴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安镇沼山村、殷祖镇北山村等9个村陆续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陈贵镇被省住建厅评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老旧小区改造获评省住建厅、省财政厅融资试点城市;尹家湖公立幼儿园、东风人家、宏维半岛等60余个工程获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杯)”奖项;尹家湖生态公园、大箕铺污水处理厂、刘建和还建点、清和路人行天桥、观山路人行天桥等工程建成投用……桩桩件件,映照着大冶住建事业的蓬勃发展,托举着百姓民生稳稳的幸福。
宏维半岛项目
住有所居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三十年来,大冶住建认真践行“住有所居”初心和使命,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新建住房质量不断提高,住房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滨湖三期棚改项目
自2008年推行住房保障以来,相继实施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政策,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33541套,其中公租房3638套、经济适用房1537套、棚户区改造26823户(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543套,有力托起了人民群众“安居梦”。
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大批居民住上了“舒心房”。2019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积极发动居民群众筹资投劳,建言献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五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68个,322万平方米,33451户居民通过旧改改善人居环境。对已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增添设置停车位3000个、汽车及电动车充电桩1600个。同时,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进入“加速度”,已累计审批加装129部,其中已基本建成102部,在建27部,加装电梯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2025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8个,涉及居民群众7653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部。
住房是民生之要,立身之本,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一砖一瓦筑起的不仅是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房子,更凝聚起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大冶住建部门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于将大冶建设成为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丽家园。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市时不足10平方米,到现在超过50平方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冶市住房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宏维人家、海雅·香山湖、碧桂园、一品人家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市民居住环境普遍改善。预计2024年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库内建筑业企业超过150家,注册地建筑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超过黄石地区建筑业总产值50%以上;竣工绿色建筑101.31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3.23万平方米。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合理需求,规范行业秩序,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我市相继出台两轮新政,实行购房款补贴、生育购房奖补、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促进住房健康消费。自2022年5月份以来,已累计发放购房款补贴1亿元、契税补贴5200万元。通过实施以上政策“组合拳”,累计吸引农村进城居民和外来人员进城安居2.67万余人。2024年12月9日,为加大支持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大冶住建联合财政、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在原有对我市社区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教联体、医共体人员、生育家庭等群体实施购房奖补的基础上,新增加“三支一扶”对象、新婚家庭两类群体。对我市社区居民在城区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每户给予1.5万元补贴;农村居民在城区、建制镇购买首套新建商品房的,每户给予2.5万元、1.5万元补贴;生育二孩、三孩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每户给予6万元、12万元奖补。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实惠措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政策红利。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