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去年12月,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郧西县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全国3个区(县)交流发言地区之一,在会上分享了重点水生态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路径。
郧西地处鄂西北,北依秦岭,南临汉江,既是山区、老区,又是千里汉江由陕入鄂门户、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肩负“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重要职责。近年来,该县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统筹种养业、上下游各环节,生动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摸索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郧西经验”。
“看,这就是巨菌草。”冬日,在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小流域,河岸边一片绿色植物迎风摇曳。村民对这种植物非常熟悉,“其茎秆可以代替木屑用于制作菌棒。”
食用菌产业是郧西县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之一。但食用菌种植会产生菌料、木屑等废弃物,污染环境。如何“以草代木”,巨菌草进入视野。
该县以巨菌草利用技术作为基础,把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动物的饲料、菌物的袋料,把动物产生的粪污转化为植物的肥料、羊肚菌等地栽菌物原料,菌物的袋料经过分解处理后,制作成动物的饲料或植物的肥料。按照菌草粉与木屑1:1的比例栽培香菇,再用废弃菌棒种植长裙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生物转化率比纯木屑栽培高20%以上,传统种植的单一经济变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粮-草-菌”种植模式很快在全县“复制粘贴”。郧西县出台菌草产业奖补政策,每亩给予700元种植补贴、400元种苗补贴、300元越冬补贴。同时,引进湖北绿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亿德木业公司等市场主体,与农户签订菌草种植订单合同。东寺村栽植460亩菌草,为绿谷公司提供香菇袋料,亩平增收3000元。绿谷公司用菌草代替木屑,年生产150万菌棒,产值达2295万元。
不仅如此,郧西县加强农牧对接,发展“猪-沼-茶菜果”循环农业,消纳全县九成以上畜禽粪污的同时,降低化肥农药用量40%以上,获评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园”。以流域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为依托,成立郧西县湖北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有机废弃物30万吨,生产有机肥10万亩,替减化肥4000吨。
畅通农户小循环、流域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三级循环体系,郧西县走出一条以生态治理带动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此前,“郧西经验”在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交流推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