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过去一年
长阳取得了哪些成绩?
新的一年
长阳的主要任务又有哪些?
“一图读懂”带您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
一
2024年
工作回顾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经济运行更加强劲
1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3亿元。
2
预计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16.7亿元,同比增长7.9%。
3
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
4
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4亿元,同比增长5.6%。
5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3亿元,同比增长13.3%。
这一年,我们精心组织,精细筹备,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招商活动及文艺演出获得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充分肯定。
先后举办湖北农产品产销对接武陵山(宜昌)片区行、国家A1类赛事湖北长阳清江半程马拉松等活动。
这一年,我们争先创优,争创一流,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两山”转化路径被国家民委纳入全国第二批23个共同现代化试点之一。
我县首次获得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检查、省内区域协作综合评价“双好”等次。
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这一年,我们创新突破,转型突围,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制定县级战略规划,明确“一县四地”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建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1+16”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制发全省首张林业碳票,“林业碳汇+生态司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纳入全省4个大财政体系建设典型案例之一。
2024年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项目支撑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县新签约项目82个,总协议投资额267.5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265.85亿元。
计划总投资58.5亿元的安徽博石高科锰基新能源电子专用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50.6亿元的武汉木兰草原火烧坪旅游度假区项目落地长阳。
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全县项目“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投资额规模分别达到上年度的21.8、5.1、5.7倍。
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入库亿元以上项目15个。
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入库,完成投资13.4亿元,完成率111.66%。
要素保障精准发力
争取建设用地指标3429.84亩、林地指标3793.8亩。
争取上级资金45.31亿元,其中债券资金20.93亿元,额度位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主导产业培优强链
搭建“长阳山蔬”“湖北锰材”供应链平台,上线平台企业达314家,平台交易额达33.4亿元。
全县旅游接待超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40亿元。
长阳再次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特色产业集群成势
火烧坪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文家坪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西红柿)示范村”,贺家坪巴楚蔬菜公司被认定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
高山蔬菜产值突破60亿元,蔬菜、魔芋、栀子等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超27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储蓄同比增长12.28%、增幅全市第三。
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58家,总量位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限上商贸企业3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家。
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县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家。
康农种业成功上市并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县上市企业达到3家。
和远气体首次入选“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自主创新榜。
一致魔芋魔芋粉年度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营商环境交出新答卷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出台《招投标活动评标环节错误快速纠正办法》。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经验被市级总结推广。
政务服务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
首创带押房屋首次登记,推动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法治保障不断强化
持续推进政府、企业、社会诚信履约信用体系建设。
一审诉讼案件收案中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速裁程序比例达94.2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县城品质更有温度
改造升级永和坪段人行道3200米、绿化带2400米。
建成全省公开水域唯一户外标准化跳台-夏日冬泳基地等10处“口袋公园”。
道路交通更加畅通
宜长快速路偏岩大桥至大洋会段已全部完工。
龙五一级路纱帽山至军营冲段路基施工全面完成,左幅全线贯通。
凤凰山隧道实现通车。
天池口大桥主拱圈成功合龙。
完成农村公路改建206.9公里。
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新增车位841个。
依法拆除各类违建224处5.2万平方米。
清理、规整主城区空中“飞线”24.8万米,拆除废弃电线杆89根。
完成3.3万户低收入群体住房排查,改造危房112户。
成功入选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试点县。
城镇人口更加集聚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89%;销售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27.88%。
完成地灾搬迁332人,其中33户108人在县城购房。
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津洋口初级中学、第三幼儿园建成迎新,公办园幼儿占比、学前普惠率分别达72.11%、94.03%。
全县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达83.69%,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新建2个县级、8个乡镇、5个社区公益性公墓。
生态建设不断增强
沿头溪小流域“五带联创”经验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十大优秀案例”。
投资3.6亿元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县城及1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完成232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县城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3年13.4%提至45%以上。
民生底板不断夯实
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22亿元,实施各类救助3.1万人次。
特殊人群参保率达100%,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费用目录内报销总比例达95.02%。
第三季度信访指数在全省128个县(市、区)中位居第4,创历史最好成绩。
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
办理行政复议件67件,开展文件合法性审核173件。
承办自治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96件、自治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建议案提案67件,办结率、见面率均达100%。
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1万余件,满意率达99.9%。
二
2025年
重点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
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6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
7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8
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2025年
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改革赋能
在激发活力上提效
做大财政底盘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
确保财政自给率提升到20%以上、资产负债率保持在30%以内。
打造一流环境
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抓好15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发展大局,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亿元。
提升招商质效
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突破5个、5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新突破。
挖掘消费潜能
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确保全年核销资金2000万元以上,带动销售金额2亿元以上。
高标准打造龙门、湖口、津洋口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城市客厅商业综合体、南园土家族特色商业街等20个重点商贸项目加快投入运营。
聚焦产业培育
在发展质量上提级
项目建设再提速
加快推进38个“四个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宜涪宜常高铁长阳东站产业片区配套等15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力争新入库、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均达到20个以上。
主导产业再优化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强文化旅游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根植性主导产业。
确保全年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
加快锰基新能源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锰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推进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力争碳酸钙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
龙头企业再发力
力争培育新增“四上”企业6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以上。
推动一致魔芋年产8万吨茶饮小料智能制造项目尽快投产,魔芋亲水胶体产量突破1万吨;支持康农种业扩大黄淮海区域市场、选育新品种,推动制种面积突破10万亩;支持和远气体飞地项目电子特气产业园二期建设,实现硅烷气体产量翻番。
聚焦城乡融合
在环境风貌上提档
持续推动人口集聚
按照“优先向宜昌城区转移,欢迎到县城集聚”工作思路,针对来长人口、返乡人员、各类搬迁人员、企业工人等重点群体,持续优化完善综合性民生政策。
全面提升城建水平
加快进城主通道建设,力争津洋口市政特大桥5月底前通车,龙五一级路10月底前全线通车,宜长快速路二期10月底前隧道贯通、12月底前主体工程完工。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力争招引亿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10个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上农业加工企业各3家。
力争高山蔬菜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供应链平台交易规模突破10亿元。
聚焦绿色低碳
在转型发展上提速
持续推进流域治理
加快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沿头溪完成省级试点验收,马磨河、清溪河完成中期评估。
持续开展城区污水管网及设施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实现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由水务集团统一管理运营。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
紧盯水、气、土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加强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抓实抓细抓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县域内重点企业、尾矿库企业等环境安全管理。
深入推进绿色转型
充分运用林权改革成果,积极推进集体林地、个人林地碳票开发,积极争创宜昌市林业碳票签发交易点。
加快推进清江绿色智能船舶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下水4艘新能源船舶、启动3处岸电设施建设。
聚焦群众期盼
在保障民生上提质
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实施民生“增十位”行动,确保新增岗位6850个、车位1470个、学位300个、桩位740个以上。
提升治理水平
推动共同缔造扩面提质工作全覆盖,深化“大党委+微网格+小幸福”治理模式,巩固“5+N小幸福行动”有效经验做法。
守牢安全底线
持续有效抓好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项目建设、防汛救灾、水陆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确保全年实现“一无四降”。
三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依法行政作为准则
把实干担当贯穿始终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
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END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