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月10日
解读枝江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发布会举行
●主发布人 董广华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发布人 阮丰华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拥军 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智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 源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艾华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郑子贤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解读枝江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刚刚闭幕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宜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总结的成绩实事求是、确定的目标鼓舞人心、部署的任务催人奋进,是全市干部群众奋力书写的华丽篇章,也是未来枝江奋进的蓝图指引。 《报告》共分“2024年工作回顾、2025年工作安排、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三个部分,语言精准、数据翔实、目标清晰、措施具体,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
一、担当实干、顶压前行 《报告》第一部分采用“3+5”形式,深度展示全市顶压前行、大抓发展的显著成就。“3”就是“3个新”总结全年工作,“5”就是“5个更加”实现顶压前行。这样的谋篇布局,准确地反映了我市在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改革任务繁重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宜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继续开创新局面。特别是去年刘国中副总理亲临枝江考察,给予我们极大鼓舞。 “3个新”即:发展新蓝图、能级新跨越、福祉新改善。我们科学确立了建设“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和打造“全省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全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统筹水安全韧性和水资源利用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更加聚焦。全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有望突破900亿元、金融存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县域经济百强跃升至76位,提前实现市第七次党代会目标。30项改革试点受到上级推广。老旧小区改造、城区路网建设、城乡供水提升等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67%。 “5个更加”即:着力稳增长,经济底盘更加坚实;着力推改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着力优功能,城市品质更加精美;着力促振兴,美丽乡村更加靓丽;着力增福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成绩映照初心、数字见证实干。奥克拉、宁磷精制磷酸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电池“四大主材”在枝江实现闭环。化工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0%。绿色船舶、电商产业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活力。枝江连续6年获评全市科技创新优秀县市。共同缔造、“双集中”、大财政、数公基等“五个以”改革在枝江全面落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市场主体全面增强。20家“枝心小屋”在全省率先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品牌。当枝松高速总体进度达74%。“燃气下乡”实现全覆盖,“全域公交”覆盖至7个镇(街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2。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改造学生寝室406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个数字串联起枝江的一个个成就,浓缩着枝江发展的万千气象,记录着“实属不易”的2024。
二、坚定信心、突围奋进
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的关键之年。《报告》第二部分用三个信心承托一个发展目标,六个方向实现突围奋进,具体安排部署了2025年工作,目标明确、方向具体、催人奋进。 在总体要求上就是“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在预期目标上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完成以上要求和目标,信心来自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政策机遇的强力托举和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在实施路径上,我们要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不断推动枝江各项工作拼出新气象、干出新辉煌、迈上新台阶。总结起来就是“六个聚焦”。一是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明确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市场主题倍增年”“项目建设质效年”“内需消费培育年”“深化改革推进年”五大活动,明确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协议总投资121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四上”企业300家,争取资金57亿元以上,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等量化目标。二是聚焦产业集中集聚,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着力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明确提升工业支撑力、科技创新驱动力、数字经济带动力。三是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流域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流域安澜、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四是聚焦强县富民兴村,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双轴引领、一城一区”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支持各镇特色化发展、着力提升“三农”工作质效、着力推动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五是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枝江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挖掘枝江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旅品牌。主要抓手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明创建和服务供给、推动农康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六是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就业服务、殡葬改革、大救助体系建设、“双拥”共建等工作,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着眼教育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养老服务,多领域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抓牢安全生产,多维度创新社会治理。 这“六个聚焦”,广泛用数字量化、用项目支撑,是我们“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的关键举措、具体行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挖最大潜力、争最好效果。 三、不忘初心、人民满意 《报告》第三部分围绕“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强调要全力打造四种政府,即“全力打造信念坚定的忠诚政府、全力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全力打造务实高效的实干政府、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这四个方面,充分表明了枝江市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坚定立场,充分彰显了勤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敢打头阵、勇做先锋、争当标杆,“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加快建设“四个枝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枝江篇章而努力奋斗!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一起看看现场解答 ↓↓↓↓
现场提问
记者提问1: 2024年,枝江市在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连续5年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在宜昌市考核排名前列。请问今年枝江市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 枝江市将采取以下措施,扎实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发挥投资的“压舱石”作用。 一是聚焦稳增长,强化经济统筹调度。扛起“经济大县挑大梁”的担当,锚定“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目标不动摇。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机遇,科学推动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联动各方面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势头,推动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质效年、“双千”服务提升年等行动具体化,为“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聚焦稳投资,强化项目谋划推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质效年,力争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均达到100个以上。聚焦续建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及地下管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点领域,做优项目谋划、做深项目前期、做实项目建设,全力开展“三争三促”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项目盘子”“资金笼子”,确保全年政策争资57亿元以上。 三是聚焦优服务,强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一窗通办”,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深入实施“双千”服务提升年,深入开展“五送一解一保”活动,建立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五全”服务保障机制,共同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记者提问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请问在提振消费和工业经济发展两方面工作,有哪些举措? 记者提问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请您介绍一下枝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情况?
记者提问4: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长期以来,枝江市把教育放在优先优质发展的战略地位,请问过去一年里,教育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记者提问5: 城市更新关乎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具体将怎么实施?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