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1-09 17:47:50
据悉,此次评选是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联合开展的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共遴选案例180多个,经过专家评审和公开公示,评选出30个案例作为湖北省乡村治理优秀典型案例。南套村《志愿服务凝聚合力 乡风文明滋润民心》乡村治理案例获评全省乡村治理优秀典型案例。
志愿服务凝聚合力 乡风文明滋润民心
洪湖市黄家口镇南套村乡村治理优秀典型案例
南套村聚焦乡村治理关键环节,通过“一约四会”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了党建引领不足、文化氛围淡薄、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社会治理难题。这一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了乡村文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黄家口镇南套村位于洪湖市东北方向,由原南套村、五台村合并而成,全村人口2500人,村民小组10个,面积7.8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水稻、水产品养殖为主的自然村庄。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需求,解决党建引领不深入、文化氛围不浓厚、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热情度不高问题,南套村通过紧紧围绕“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发展思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渠道发动群众,文明乡村理念深深扎根南套。村里形成乐于奉献,善于担当,勇于吃苦的良好氛围,逐渐发展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南套精神”,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民风基础。二、主要做法
一是发挥老干余热。2013年,在村老党员刘忠林提议下,南套村成立了“老党员义务保洁队”,主要负责村庄主干道的日常清洁工作。80多岁的刘忠林老党员身先士卒,无论风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这一坚持就是10年。党员志愿小组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13人,平均年龄79岁。推荐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办事公道的人员作为“一约四会”的会长和会员,凝聚起推动移风易俗的老干能量。二是完善村规民约。针对婚丧嫁娶的高价礼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以及网鱼电鱼、焚烧秸秆等不文明行为,南套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将大操大办专项治理、禁烟禁鞭、秸秆禁烧等移风易俗活动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家风家教、邻里和睦、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全方位制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三是党员持续带头。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周四夜学等途径给党员干部打招呼、敲警钟,组织学习优良的家风家训,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文明节俭办事、带头执行婚丧事宜报告备案等有关规定,抵制不良风俗,弘扬时代新风,带头做移风易俗的文明传播者和行动推动者,动员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将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一是汇聚多方力量。村里采取政策资金争一些、“一事一议”集一些、爱心人士捐一些的方法破解资金难题,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2022年以来,发动群众志愿务工1650人,清理村内垃圾杂物3200多处,疏挖清洗沟渠河道8.9公里,拆除危旧房屋、旱厕110多间。特别是六组14户群众积极响应,每户集资5000元把门前臭水沟填平,拓宽了道路、方便了出行、美化了环境。二是发挥典型力量。用好“一约四会”,以正面典型为引领,反面事例警示来宣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打造移风易俗的主阵地。在整治危旧房过程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冯立新,在“道德评议会”组织人员上门宣讲政策及儿孙辈亲友的劝说下,从开始的不理解最终欣然从危房搬到儿子家里,形成了示范效应,为危房改造、户厕改革等工作树立典型榜样。三是微信建设家乡。村“两委”建立南套乡愁微信群,随时随地将村内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村民代表大会、环境整治等工作动态发到群内,让在外游子也能时时关注家乡变化,建言献策,成为家乡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真正做到了全面参与,全民行动。一是构筑文化阵地。南套村将村委会旁的旧房子升级改造为村史馆,修建文化墙、文化长廊,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南套精神”,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的红色基地和村民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和群众休闲学习的新阵地。二是选树先进典型。结合“南套精神”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好婆媳”及广场舞培训等活动,村内红脸吵架、打牌喝酒的人少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陋习得到了扭转,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之中,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让文明新风吹满村。三是抵制陈规陋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学习“南套精神”,组织开展“谁不愿咱家乡美,我为家乡做点事”为主题活动,引导群众主动遏制并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俗,倡导并建立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文明娱乐、奉献社会等良好风气。
一是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在“南套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更加紧密团结的集体,通过定期培训和个人修为的提升,展现出更强的服务意识和领导才能。党员深入基层,倾听民意,解决难题,成为村民心中的知心人,党群关系加深。党员志愿者队伍号召了村内20名党员、30名群众参与日常管理,在党员尽全力服务大家的同时,群众也越来越认可,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美丽乡村项目工程顺利实施,以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二是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村里每周五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村民们自发参与到环境美化行动中来,自觉落实“门前三包”,保持道路干净整洁,绿化面积逐步增加。同时积极打造文化长廊,不断丰富乡村景观,村容村貌大变样。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坚决遏制了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现象,倡导简约而不失庄重的庆典方式,婚丧嫁娶简朴化,减轻了家庭负担。随着“南套精神”的传播,不良恶习得到有效抑制,取而代之的是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社会风气正向好转变。三是村民自治水平飞跃。“乡镇党委一村党支部一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一群众”的五级组织治理体系得到健全,“一事一议”制度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决策更加民主化。无论是环境整治还是公益事业,村民们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共事务参与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村民学会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时能自助或互帮互助,自我服务能力强,减少了对外界依赖。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洪南宣)
责任编辑: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