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彤、通讯员梅恩、胡建利)1月6日从省农业发展中心获悉,由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湖北农发共同培育的“楚乡黑猪”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现场核验,有望今年通过审定。该品种将成为继硒都黑猪之后,我省自主选育的第二个生猪国审新品种,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类食品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偏爱吃优质瘦肉。黑猪是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中一类珍贵资源,肉质鲜美,口感较佳,但肥肉多、瘦肉少。如广东四大名猪之———粤东黑猪,曾出口香港地区和俄罗斯,获国际肉猪金象奖,瘦肉率仅46%。而国外引进猪种(杜洛克、长白、大白、巴克夏、汉普夏等)瘦肉率普遍超过65%。
如何有效提升黑猪瘦肉率,让更多民众吃上优质瘦肉?选育良种是关键。
湖北农发畜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傲介绍,“楚乡黑猪”是以杜洛克猪为父本、粤东黑猪为母本,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与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历时12年育成的生猪新品种。瘦肉率超过62.0%,平均肌内脂肪含量高达3.5%。此外,其生长性能指标也较为突出,平均日增重超过每天800克,料肉比约为2.85,有助于提高养殖收益。2022年以来,该集团用楚乡黑猪开发的楚香黑猪鲜肉产品供应港澳市场,占据香港、澳门黑猪市场90%以上。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做好跟踪服务,确保“楚乡黑猪”早日通过国家正式审定,加快规模化推广应用,让市民“肉盘子”质量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