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一年。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宜昌市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提出,2025年,要以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会议就2025年宜昌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重点抓好扩内需、增动能、促融合、激活力、守底线五项工作,切实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宜荆荆都市圈龙头,2025年,宜昌将如何为全省稳增长挑大梁?湖北日报客户端就此推出系列报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宜昌市委全会提出,2025年,要坚持消费和投资互促互进,千方百计扩内需,着力筑牢稳增长的坚实支撑。
扩大内需如何来实现?详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2025年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同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千方百计增动能。
如何才能实现增动能?详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中心城区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支撑,必须做强龙头、各扬所长,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2025年,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千方百计促融合。
促融合要如何来实现?详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专家称,在现阶段,一个地方“四上”企业的多少,基本可以客观地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可称之为经济是否活跃的“晴雨表”之一。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全会通报,2024年宜昌净增“四上”企业1310家,这已是连续两年净增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限上商贸企业占全省增量的三分之一。
宜昌提出,2025年,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相统一,千方百计激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手段汇聚要素资源,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发展的活力如何持续激发?详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数据显示,2024年,宜昌出台综合性民生服务保障政策”12条“,中心城区新增人口12.4万人,十大民生项目70项具体任务全部完成。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全会提出,2025年,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更好统筹,千方百计守底线。自觉把化解风险和推动增长作为一件事来抓,努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5年,宜昌要守住哪些底线?详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