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健康科普阅读推广 | 从“元旦食俗”五辛盘了解辛味食物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1-03 15:07:25



五辛盘亦称辛盘、春盘。

魏晋以后,“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

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



其实,“五辛盘”是古人年夜饭的传统佳肴。

如今“元旦”阳历1月1日,但我国古代使用阴历,

古时“元旦”指农历春节。






传承至今,

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

并有助于气血运行发散邪气,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象征着健康和平安




“五辛盘”究竟是什么呢?



它是用五种辛辣味的蔬菜

还是五种辛香味的香料

制作而成的呢?


点击查看答案,看看你猜对了吗?


蔬菜




  实际上,“五辛盘”的主要原料是五种辛辣味的蔬菜,它们分别是:


葱、蒜、韭菜、油菜和香菜

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辛辣味道,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刺激味蕾,更能驱寒暖身,增加身体的温度,从而有助于抵御寒冷的冬夜。





《吃对食物,养好肺》 


作者:胡维勤 主编

出版发行: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ISBN号: 978-7-5372-6643-7


内容提要:

书中精选了数十种养肺最佳食物,为读者详细解读,并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通过食疗养肺。最后,针对12种常见的肺部问题,如鼻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为读者推荐了相应的调理食谱。



《怎样吃不得慢性病》


作者:史文丽主编

出版发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ISBN号:978-7-5180-4799-4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病,对发病原因进行了专业的深入剖析,并给出饮食方法指导,科学系统地介绍了食疗方及食疗菜谱,告诉人们如何用健康、绿色的饮食习惯来防治这些慢性病,如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不能吃什么、少吃什么,食材怎么搭配更营养、更有效等。




读书,使人进步




古人立春吃“五辛盘”的习俗中不难看出,除取其象征性的吉利意义之外,还包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


聪明的祖先选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养阳和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01




“五辛盘”中的“辛”来源于中医的“五味”(辛、甘、酸、苦、咸)之一,是中医学基于五行学说对食物和药物性味属性的归纳和认识。


02




当然,饮食的偏性不及药物偏性之大,故《黄帝内经》中主要以饮食五味养五脏之体,而运用药物五味调整五脏之用[1]








中医理论中五味分别入五脏,通过不同的药(食)物配伍组合,达到调节脏腑的效果。


《周礼·天官》中说的“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的五味功能和《黄帝内经》中总结出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基本属性,一直作为我国人民饮食保健和药物治病的理论主宰[2]












五味功能

辛味

01

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3],如麻黄、薄荷、木香、红花之类。具有芳香气味的花椒、苍术、肉桂等也归入辛味,并赋予了它们辟秽、化湿、开窍的作用。

甘味

02

具有补益、缓和、折中、止痛、解毒的功能,如人参、熟地、甘草、饴糖、大枣之属。

酸味

03

以收敛固涩为本,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等,具有治疗久泻、久痢、久咳、汗证、遗精、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诸症的功能。

苦味

04

或泄或燥,含义颇广,像泻下通便的大黄、降泄肺气的杏仁、清泄热火的栀子,都是属于“泄”一类功能的运用。


而“燥”的功能是针对湿证的,治疗寒湿之证时用苍术、厚朴一类温性的苦燥药,治疗湿热之证时用黄连、黄柏一类寒性的苦燥药。

咸味

05

软坚散结泻下为功,如治疗瘿瘤、结核、包块的海藻、昆布,治疗大便干结不通的芒硝等。




实际上,

五味之外尚有涩味、淡味等食物和药物,

习惯上只说五味,其实分别把它们归属到酸味、

甘味中去了[4]





五味之一“辛”,

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的呢?




由于药食同源的关系,

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

所以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

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




  辛发散为阳,多食可使体内阳气发散,全身气机运行,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辛味食物如生姜可以散寒,紫苏可以行气等。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群众运用辛味防病治病的经验写照。

  此外,用葱头熨肚脐、生姜熬汤、薄荷泡茶防治各种感冒,用烧酒或辣椒汤驱逐寒气,用苍术、细辛作香袋避疫疠之气,用红花酒活血行血等做法,也都是民间对辛味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知识深厚的群众基础。








  虽然我们提到养生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补”,但是古人对辛味药(食)物的大量使用也表明行、散在食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提示我们“补”不是食疗养生的唯一思路,同时也验证了古代的重阳思想。


● 重阳不仅仅是单纯补阳发散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古人注重的不只是阳气,同时也注重气机的运行,重视动。


  故辛散也可以用于养生,例如,颇多古方就将紫苏、橘红用于行气,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5]





  现代研究表明,辛味食物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调节汗腺分泌,扩张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的功效,这便是“辛入肺走气”的含义所在。

  生活中我们在淋雨后为了御寒,及时煮一碗姜汤驱寒预防感冒便是很好的例证。

  除此,辛还具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等作用。当然,任何事物不能太过,食用过多“辛味食物”则会损耗元气,伤及津液,导致上火[6]

  同时需注意冬季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7]




元旦佳节临近

今年春节亦即将在一月末到来。

新年伊始,春节将至,

辛味食物你了解了吗?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方海滨,亢春雨,郭梦冉,等.薏米燕麦膨化食品对高血糖血脂大鼠模型的降糖降脂作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41(06):87-91.


[2]王静,李超君,陆学洲,等.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2023,23(04):74-80.


[3]史金凤,林玉萍,陈朝银,等.核桃仁酚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8,40(06):1360-1364.


[4]李倩倩,王艳,罗旭,等.大豆低聚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17,31(09):1788-1793.


[5]林敏; 柴可夫. 闽南脾胃饮食养生方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4 vo 34): 1640-1642.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