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书香团风|李志来:温暖人心的真情叙述(读《飘绪》)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31 16:24:10

温暖人心的真情叙述

——读童安全散文集《飘绪》

李志来

品读童安全先生散文集《飘绪》,总感觉始终有那么一些新的感动从我的眼睛里直抵内心深处,犹如品尝着春天第一抹新茶,温暖感人,回味无穷。《飘绪》收录作品50多篇,没有分卷分辑,但文章在排列上,还是把相近题材的放在一起,大致来说,包括乡土乡情、生活随想以及附录等。看得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是作了些努力的,无论是在情绪的酝酿、情感的宣泄、情缘的投入方面是下了些功夫的,里面不乏好的作品。

童安全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声不响地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现场感强烈,看似平平淡淡,却隐藏着震撼。他不像其他作者,为获取点击率而凭空捏造编写一些离奇古怪的,甚至荒诞无稽的故事。比如《娃娃亲》《特殊的物件》《女人缘》《变味的玫瑰花》《闲话美女》等等,用朴实的文字将文中的真人真事、精神追求和生活细节娓娓道来,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地抵达读者内心,读着读着,总让人热泪盈眶和热血沸腾。作者用他手中的笔将普通群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已是人格魅力的无限光芒。字里行间充满勃勃生机。文字背后,又有一份悠然的闲心和沉着的气度。他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真挚,行文自由流畅。

在《飘绪》里,从许多文字中读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担当,以文学宣扬正能量为己任,写出了一篇篇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比如《怕过生日》《孤独的况味》《关于幸福》和《快乐缘于包容》等等,文字不多,不矫揉造作,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写出了“主旋律”的大气与厚重,潇洒从容,能够准确、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与此同时,从文字中也看出童安全是个非常细腻的人,不喜爱张扬,智慧不外露。这些,在《访日拾零》《梦素青岛》《台湾漫游记》等文章中可以窥探到,完全沉浸在浑然一体的真情实感的情节与细节之中,努力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自己的思索。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通过他的文字传给了读者,让读者在某一瞬间,惊叹台湾文化的亮点和文化底蕴,带给人许多回味和联想。无不透彻地流露出优美的散文情感和对生命意象的审美享受。作者擅长在自然内部找到藏于背后的宁静平和、寻求到滋养心灵宁静平和的支撑点,将生命意象与自然意象巧妙融合渗透。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寄情山水,童安全也不例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情思如缕。他笔下的家乡山水景观,无论是自然奇秀景观的描绘,还是传统风物和历史的回望,无不具有洗心静虑的“禅修”意味,让读者领略到一种别样内敛的、饱满的、丰富的审美享受。从《初夏之夜听哇声》《独恋春天》《又闻布谷鸟》《 渐渐远去的知了声》《 老家的油菜花》《 漂流记》,到《黄州,我情投意合的佳人》这一溜十余篇文章,以醇厚的乡情、熟悉的乡土、勾人的乡愁,狠狠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作者眼中家乡的山与水,更是有爱、有情,有令人沉醉和向往的地方,而所有这些,无不是寓示了作者爱山爱水的浓酽之情,也让无数身在他乡的连平游子和作者一起,沉醉在家乡这一方明媚山水所构筑的如水乡愁中。作者对家乡的山水之爱如痴如醉。

作者融情于文字,立足于山水、感怀于真情。把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写作的触角自由伸展开来,给人一种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是哪里的自由之感。文章短小,灵动犹如一个个鲜活的路标,引领读者游历千山万水,在感受各地不同风土人情的同时,追寻人性最初的善良、多情和温暖。《魂牵梦绕忆西湖》就是写的作者在游览西湖之后的感慨。在《沈从文助我走凤凰》《印象桃花源》《寻梦太阳岛》《缘结岳阳楼》《珠海那情侣路》《欲罢不能话昭君》等游记文章里,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多年的“处处留心”式的积累,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思感染着读者,有如一缕清风吹过,惬意而舒服。那些看似平易的句子被自然地和近乎完美地串了起来,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风景名胜是作者写作的心灵载体,从载体中找到生命的一丝触动。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的细致入微。他游记散文的最大特点在于传递的信息多,介绍的景点知识多,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在愉快的分享中,随作者的介绍和描写进入到那些景点中,好似随着他的文字去了一次远行。

自然真实是童安全散文最大的特点。他只是把他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祖辈的、父辈的等亲人的故事,心有所感,情有所触,从容平和地书写出来,很像与人唠家常,娓娓道来,既没有矫揉做作、故作高深之状,也没有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态。有的只是实实在在有感而发,有情而抒的真诚之言,自然之声。作者用《我的养父》《我的生母》把自己的家史、身世、成长历程用痛苦并快乐的情感展现给读者,笔墨饱满而沁入生命与智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作者对父母亲的感恩,对老家的怀念。母性的光辉照耀着人间的冷暖。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母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母爱,总是洋溢着一种情怀,给儿子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的善良、坚韧、乐观和宽厚等品格,成为当下作者永远无法忘记的生命影像。母爱的伟大常常对作家的子女的成长起到十分明显的引导作用。《记忆依稀童年时》则是写童年回忆,记忆定格在几个平常的画面,像一幅水墨丹青,同时把儿时细碎的生活写出一种精神,一个童年天真无忧的生活场景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现场感。使作品打上时代的印记,同时具有文化意义。

给文笔“撑腰”的,除了生活实践,还有作者广博的知识面。深厚的内功,当然离不开深厚的生活基础。都说文如其人,读童安全的作品,正如感受他的为人,率真不虚伪,坦诚无矫饰。文学大家孙犁说过:为文“要有真情,要写真像”,在《飘绪》这本文集中,让我感怀更多的是所选文章均具有真情实感,如《怕过生日》《女儿》《远远的离去》《话说人情》《论底线》《四十岁的男人》等读来尤感亲切。读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平凡质朴善良豁达的品质,在作者平静叙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作者落笔于朴素的日常,语言平易、从容而又不失娴熟。以独特的眼光去打量身边的人和事,并赋予理性的追索和深刻的思考,耐人寻味。从中可看到作者的生活阅历与精神境界,同时也明显地表达了作家长期的创作追求。自然有致,而无矜持的痕迹。叙事自然,感情真实饱满,从平凡的物事之中,寻找一种让人感悟与思考的意象与图景,朴实之中显见真情,力图追求写作的知性与感性的有效结合。写作本身就是需要顽强毅力、日复一日地坚持才能有所成就的事情。何况他是供职于行政单位,忙碌于繁忙的工作之外,写出这么多字符灵动鲜活、有温度和情感的文章,着实不易。

通读全书给我留下的感触最深的是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爱与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愿意更不敢拿出关于自己情感和认识世界的文字与人分享,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倾向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更确切地说不想让别人完全了解自己,我想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更有甚。作者却不拘于此,热忱地将自己工作、生活的思想历程整理成书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可见作者胸怀之坦然,另一方面也可见作者之博爱。我想他的本意是把爱撒向更多的人,让他的爱去激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善待生活,这样大家心中便会都有“星光”。“心有星光便会新生”这也许是作者的一番苦心吧!

虽与作者从未谋面,从本书的序和附录中了解到他是一名公务员,多年来一直在不懈地坚持写作。当前许多公务员每天疲于应付各类公文,早已让应付冲淡了自己的爱好,消磨了对文学的信仰与锐气,而作者却能从枯燥中透视出公文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相信作者的努力一定让他收到了常人所无法感触到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是什么让作者情系于此呢?用他的话说:心怀感恩的心,正由于感恩于祖国、感恩于社会、感恩于自己生活中的优秀人物,才心怀使命,奋斗不息。

散文是一种最常见却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真正写好散文需要用心来写,需要真心、真情、真性,如果一个散文家缺少这个方面的写作前提,那么他的写作永远也走不远,而童安全的散文却具有了这些散文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而成为了他创作的独特的话语,在题材和精神方面,洋溢着生命气息、人文品质,反映出他强烈而自觉的心灵追求。

责任编辑:申梦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