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 通讯员 汪洋 郑金龙 许铮
鄂西北竹山-竹溪铌钽稀土资源基地庙垭深部5个钻孔均见厚大矿体;天门市小板盐矿区便市矿段探获石盐矿资源量20余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嘉鱼成功打出中深层地热水资源,出水温度达65.3℃……
这一年,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下,湖北省地质局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为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矿产勘查多点开花、找矿突破成绩亮眼。
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现新突破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荆楚大地,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储量可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湖北省地质局加大矿产勘查力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捷报频传——
截至12月,全省新发现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11处,新发现29处金属矿产找矿线索可提交找矿靶区、8处清洁能源矿产找矿线索可提交找矿靶区。鄂西北竹山—竹溪铌钽稀土资源基地庙垭深部5个钻孔均见厚大矿体,大冶发现大型硅灰石矿1处,南漳县发现大型瓷土矿、中型饰面用灰岩矿和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各1处,神农架发现中型磷矿1处。
页岩气作为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力勘探开发页岩气,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湖北在鄂西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四套层系实施多口页岩气井,均探获高产页岩气资源。
去年7月,湖北省地质局在恩施市七里坪钻遇2层总厚度近40米的高含气量页岩气层,含气性指标达到国家Ⅰ类页岩气层标准,具备建设大型页岩气田资源潜力。今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和湖北省地质局联合组织实施页岩气水平井,在垂直井的水平方向开启钻探工作,以确定该页岩层含气量的高低。
近日,鄂恩页2HF井水平钻探与压裂试气工程顺利完井。该井完钻井深3232米,最大井斜角101.3°,优质页岩钻遇率97.2%,远高于行业规范及标准。目前项目正进行试气求产工作,为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为强县工程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2023年10月,湖北省地质局出台《关于整县推进地质工作服务强县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县域资源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地灾防治等重点领域,推动地质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向县域倾斜,为强县工程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意见》明确,通过找矿突破带动县域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全省37个重点调查区、75个重点勘查区矿产勘查力度,推动铜、铁、金、磷、盐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释放资源类产业发展潜力。针对新能源资源、关键性矿产资源等,加大页岩气、锂矿、钒矿、锰矿、铌钽矿、石料石材等的勘查开发力度。
以整县推进地质工作为抓手,湖北省地质局推动地质工作资源下沉、平台下沉、服务下沉,健全湖北县域全覆盖的均等可及的地质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省实施强县工程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和地质安全保障。
截至12月,湖北省地质局11个单位与6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整县推进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全省16个市州,全省县级行政区覆盖率达61.17%。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发文、挂牌建站50个,固定办公地点,配备精良地质装备。派驻170余名常驻人员驻县提供技术服务。与地方联合成立4家合资公司,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等实质性合作。
推动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地质一大队在鄂东南铜铁金老资源基地持续开展深部找矿,承担的龙角山矿区范围探明钨(矿)资源量超过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可达100多亿元,改变了湖北省无大型钨矿的历史,全省钨矿保有资源量翻番;地质八大队时隔四十年重启庙垭铌钽稀土矿勘查,推进磷矿、硅石矿等地方优势能源矿产勘查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增硅质原料矿石量55546千吨,协助地方获得矿业权出让收益43亿元;地质二大队在利川探获3.7亿吨建筑石料用灰岩潜在矿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
通过找矿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湖北省地质局不断加大矿产勘查力度、推动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和开发利用。一项项矿产勘查开发的新突破,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打造“湖北地质”公共服务品牌
聚焦“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融合发展,助力农业、文旅产业升级;提升公益地质服务水平,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调查监测、土地质量调查、文旅资源普查、地质灾害防治……今年,湖北省地质局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着力构建地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湖北地质”公共服务品牌。
通过农业地质升级计划,累计完成全省17.12万平方千米1:25万比例尺和4.9万平方千米1:5万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承接全省17个市州93个县206项土壤三普任务,协助咸丰县小村乡、孝南区朱湖农场、东西湖汇春等5地成功申报“天然富硒土地”。服务鹤峰等地高标准农田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有机富硒农产品,建设富硒特色品牌。
通过旅游地质融合计划,实施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地调查资源单体80266个,新发现旅游资源单体10971个。在武汉、嘉鱼、英山、宣恩、来凤、保康成功打出中深层地热水资源。
推进实施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监测。开展全省重点流域单元、重点矿集区和典型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助力成功申报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持续做好地下水监测。围绕县域探索磷石膏综合治理、地质碳汇、生态价值核算、健康地质等试点。
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持续配合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协管和技术服务。扎实推进襄阳、孝感、鄂州、荆门等地地质安全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国债项目、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调查与监测一体化建设、“5G+北斗监测预警”示范。
以城市地质延伸服务城乡协调发展。顺利推动武汉新城、仙桃等省级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落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管网调查,开展“数公基”及低空无人机组网协同自主巡查监测试点。持续打造竹山县何家湾村“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在黄梅、宣恩等全省多县推广应用。
湖北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绘制能源资源保障底图;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持续绘制地质灾害防治底图;推进地下水调查监测,持续绘制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底图;推进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持续绘制生态安全底图;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及土壤污染防治,持续绘制粮食安全底图;推进城乡地质工作,持续绘制城乡高质量发展底图,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更大地质贡献。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