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父亲留下的家风
汪莲香(团风)
在我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听到父亲最早的家训就是吃不言,睡不语!当父亲在饭桌的上方坐下时,面对这位俨然一家之主的人,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不得不心怀敬畏,于是,一个个地都会老老实实遵守父亲的教训:认认真真地吃饭,安安静静地睡觉。
待我们大一点有十来岁的时候,父亲的教训就是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所以在我们兄妹五人中,就找不出一个坐姿或站姿歪斜,吊儿郎当的。端正是一种态度,只有端正了才有好形象,这是必然的。这种意识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久而久之,随着我们的成长愈来愈深化,并引深到端正人品。
我们家的优良家风,多是从父亲身上感受到的。
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的话不多,总是忙碌不停,好像总有做不完的活。除了吃饭和睡觉在家,几乎没有多少空闲。父亲为了养活这一家不容易,在我的记忆里,就没有父亲不会的事情。
在那个经济比较困难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里,家里人多起来了,凳子少了,父亲找块木板,几根木条,用锯子、凿子摆弄几下,二个凳子就成功了。小时候上学没有伞了,父亲拿了废弃的伞骨架,用白色的厚实的塑料纸马上给我做好一把雨伞。别的同学撑着黄色的油布伞,而我是白色的雨伞,很是特别。
父亲不但用他的一双巧手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人,还供我们梯档似的五个兄妹上学念书。生活忙碌,父亲却从来不埋怨一句。我们也很懂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着家务活。父亲的朴实和勤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他的儿女们也没有一个是懒人。
父亲一辈子为人和善,做人不卑不亢,以礼待人,碰到别人有困难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会施以援手。我从没见过父亲和谁争斗过,反而为别人做了不少善事,给我们做儿女的树立了榜样。我们兄妹几个也从不惹是生非,从不欺善怕恶,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一点很让父母省心。
父亲的善举是本队和邻村的人都知道的。在我儿时还没有小儿麻痹症疫苗,有两个小伙伴就因为小儿麻痹症留下了手脚一边残疾的后遗症。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一种推拿招术,让不少的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排除了麻痹症的发生,免遭后遗症的痛苦。
有一天,父亲送我去学校报名,那是我入学的第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牵着一个二岁左右的小男孩。那小男孩突然倒在地上发抖,女孩子吓得大哭起来。父亲见状,马上抱起小男孩,掐住男孩鼻子下面的部位,接着又解开男孩的上衣,在背上推拿几下。男孩很快恢复了平静,父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一个孩子得救了。
父亲这种刻苦钻研新事物、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受队长的赞赏,成为队上不可缺少的技术人员。还是大集体的时候,队上每年育秧苗就是父亲的任务。父亲育出来的秧苗茁壮,绿油油的,色泽很好看,而且好拔,不易断茎;不拖泥,好清洗;拔起来省时省力。那时我读初中,假期帮助队上劳动,在田间学拔秧,听见那些妈妈们对父亲育的秧田赞不绝口,我心里甜滋滋的。长辈们说“秧好半谷”,说明秧苗和收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父亲虽然离世多年,但父亲的家训家风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传承了下来。
哥哥酷似老父亲,完全继承父亲的衣钵,父亲的那种忠厚、朴实、勤劳、节俭、善良、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优良传统都已在哥哥身上体现。在哥哥工作的几十年里不投机,不玩巧,本本分分挣钱,脚踏实地工作。虽然没发什么大财,但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省吃俭用,也供一双儿女读完了大学。
我的家庭情况也和哥哥近似,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身上都有着前辈们同样的品质。我知道,这是因为父亲所有的家风已融入了后人的血液里,刻进了后人的骨子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