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知识的源泉
王亚南学校七(5)班陈思琦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作为那千千万万读书者中的一员,也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故事。
妈妈是一只快乐的“大书虫”。在她的影响下,我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开始看一些内容有趣的小画册。小画册上用画笔鲜活勾勒出的人物,是我想象力的引导者、思维的开拓者。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经常使我置身其中,有时看到一本引人注目的画册时,整天都魂牵梦绕。走路想着自己是小红帽要去给奶奶送面包,中途有大灰狼;吃饭时想着自己是白雪公主,有人要给自己下毒,看到一朵艳丽的小花,便联想到是可以为人实现七次愿望的七色花;看到一根笔直的木棍,也在想着是孙悟空的能变大变小的如意金箍棒……原先的世界在我看过画册之后变得更加精彩了,自然界中的事物,似乎都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彩笔画。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拼音,那些精彩的小画册,随着日复一日的“阅读”,开始单调乏味了起来,画册也因长时间的搁置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尘。学了拼音不能用,也让我有了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无聊感。直到有一次我闲着无事把书柜里的书全拿了出来,想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找到了!我发现了七本不同颜色的书,像七仙女一样,个个外面都穿着一层“薄纱”,揭开薄纱,里面是一些彩色的字和拼音,也有丰富的画面,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对比以前读的小画册这个要难许多,但没关系,我更喜欢了。里面的拼音像一个个小精灵,充满活力……从此,我只要一空下来就看书读书,飞翔在知识的王国里,无拘无束。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捣蛋鬼日记》让我喜笑颜开,《农夫与蛇》让明悟真理。
四到六年级时,我精通了大部分的基础汉字,便开始涉猎妈妈看的“大人的书”。我一知半解地读完了《毛选》,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且得之于此者,又失之于彼”。我还读了妈妈天天晚上抱着看的《包公判案故事》,主人公包公原名包青天,他不惧权威,关心同情老百姓,敢与恶势力作斗争,公正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妈妈读过的书当中,有一本我最喜欢——《聊斋志异》,它是一本讽刺性的小说,它讽刺了封建时代人们的思想有多可笑,也讽刺了贵族欺压老百姓,结果因果报应。
就这样,书籍成了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籍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使我将来的路更加广阔。
教师评语:本文紧扣主题,讲述了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与智慧的经历。整体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小画册上用画笔鲜活勾勒出的人物”“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使得文章富有画面感。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小时候的图画书到长大后的“大人书”,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指导教师:石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