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合集丨坚定做好湖北经济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湖北日报 2024-12-18 11:13:58

实效印证“底气论”

11月14日,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展示的岚图知音汽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日报评论员

回首今年以来湖北经济走过的路,很不容易、很不平凡。

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向内看,国内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结构调整带来阵痛,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困难挑战,我省经济迎风破浪,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坐标中,湖北经济行有支撑、进有底气。

底气不是虚幻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前三季度我省实现生产总值4165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GDP增速领先全国的幅度进一步扩大。几天前,花湖国际机场累计货邮吞吐量突破120万吨,年度排名有望升至全球前二十。前不久,随着一辆新车在武汉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截至今年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欧班列(武汉)公共班列去程货物中湖北本地货源比例不断上升,今年以来已逐步稳定在七成。这些指标、数据和故事,透射出湖北经济求质而进、向新而行的清晰轨迹。

底气说到底是一种强大的内生力量,赋予我们攻坚克难的定力与韧劲。从全国看,我国发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湖北是中国的湖北,中国的战略性有利条件和优势就是湖北所拥有的巨大能量支撑。从自身看,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科教资源丰富,既是制造业重地,又是中部粮仓,既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又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我们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四个重大“转向”,即发展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方式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发展动力从外源动力为主转向内生动力主导,发展路径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向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着眼于大局中的优势、机遇中的优势、比较中的优势,全力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以抗衡一切风雨的底气办好湖北的事。

底气有利于激发更大潜能,去挑战并实现更高目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实效如何,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对接国家“两新”政策叠加发力,对接国家助企政策密集出招,对接国家扩大投资政策,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对接国家促进消费政策,4000多场主动谋划的促消费活动搅热荆楚……我们用平常心面对正常波动,用进取心推动结构调整,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市场中的热闹喧嚣,建筑工地上的热火朝天,港口里的繁忙景象,无数细节和场景照见湖北经济的活力与温度。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我们靠什么落实要求、把握取向、完成任务?很大程度上就靠我们打下的基础、厚积的底气,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经济形势,纵观全局、把握大势,抓住重点、主动作为。

实干唱响“光明论”

华工科技智能装备产业园,技术人员调试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智造生产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评论员

当前正值冲刺收官、决胜全年的关键节点。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湖北靠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众心齐干,画出了一条持续上扬的奋进曲线,先行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延续了全国领先、大省领跑的良好态势,唱响了湖北经济光明论。

唱响光明论,靠的是谱曲有方。“看准了就抓紧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抢抓国家一揽子政策机遇,主动作为让政策效应加速释放,这是今年我省抓经济、谋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今年,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三大行动,建成全国首个消费品以旧换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推出楼市“以旧换新”等十大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截至11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惠及湖北消费者超600万人次,带动新车和家电消费超过360亿元。湖北作为经济大省,明晰方向、明确重点,在攻坚克难中谱写了把政策机遇化为发展势能的“新曲”,为实干以成写下生动注脚。

唱响光明论,靠的是手里有招。一所高校牵头设计的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系统,将全国3万多个卫星导航基站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一家深耕谷物发酵领域的5G智能工厂里,95%的操作环节由机器取代人工,一体化5G无人叉车、码垛机器人等随处可见。这是湖北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兴增长点不断形成的缩影,也是一个个重点领域通过实招、硬招、高招实现创新突破的剪影。实招就是立足于湖北发展实际,对深层次问题和短板找得实,拿出的举措实打实,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硬招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直面难啃的“硬骨头”,对准焦距,击中要害。新招就是以更开阔的视野、更超前的眼光,抓住新机遇、走出新路子。我们抓大财政体系建设,抓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供应链平台的搭建,抓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载体的科创体系建设,就是契合国家要求、贴合湖北省情明思路、谋举措,定好实干坐标系,走进发展新天地。

唱响光明论,靠的是万众一心。对一个地方来讲,经济发展成绩的取得,靠的不是某一主体、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各个方面的奋力同行。从营商环境改善到投资项目落地,从创新难点攻关到重大成果涌现,从工业领域强筋壮骨到田间地头丰收场景,湖北经济成绩单上的每一分都凝结着分秒必争的紧迫感、事不避难的执行力。改革戏、创新戏、发展戏,都需要大家一起来唱。“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领域、具体的地方那里产生的,但只有形成远近叠加的强大合力、浩荡之势,才能增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干字当头”“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干是联结认识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是任由千磨万击,仍能“磨”出办法、“击”出火花、干事成事的不二法门。光明论不是毫无来由的自话自说,而是来自对前方“桅杆”的清醒研判,来自对困难挑战的有效应对,来自对认定之事的勇毅笃行。固底气、向光明,一鼓作气越沟迈壑,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湖北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实惠托举“幸福论”

11月6日,走进宜都市一家大型家电卖场,前来咨询和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黎文来、聂小倩 摄)

湖北日报评论员

经济发展的底气论、光明论,归根结底,体现为民生幸福论。

直观的民生温度,往往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常讲,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里的“力”,在基础层面,就是财力物力。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武汉、十堰、宜昌等7个市(州)的577名居民、48家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湖北以旧换新有序推进,居民、企业对以旧换新政策认可度高、参与意愿强,消费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湖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惠及超450万消费者。把投入的真金白银变成福祉的真金白银,在人民群众那里,就会被看得见、摸得着。

上扬的幸福指数,往往体现在安居乐业的信心上。从收入到就业、从教育到医疗、从养老到社会保障……湖北持续加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现实新需求。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24万人,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36元,同比增长4.9%。截至11月底,十大民生项目52项任务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农村充电桩和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一批工作受到群众好评。上扬的幸福指数,是用务实的辛苦指数换来的。支撑辛苦指数的,不是别的,就是连通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那句话语: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坚定的人民立场,往往体现在具体细微的事情上。人民立场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这个立场站得牢不牢,照见于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等桩桩件件的小事里。今年以来,湖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和主战场,扎实做好紧密型教联体、医共体、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等民生实事,聚焦抬高基本公共服务底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唱好“小”与“大”的转换调,把一批又一批“民生小事”当成“幸福要事”来办,坚持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以群众利益为“坐标点”,构建上下贯通、责任衔接的“坐标系”,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不断为群众幸福“加码”、为百姓生活“加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做好民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部署的明年要抓好的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居其一。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更大程度激发斗志、更大范围凝聚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经济发展“沉甸甸”的成绩清单变成荆楚人民“有分量”的幸福清单。


更多报道>>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