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90后创业者“曹老板”,玩转扁平化管理“魔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8 08:57:27

“选择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并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员工并肩作战,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这是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春恒的心声。他以这句话自勉并激励团队,在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战略背景下,抓住绿色能源领域的历史机遇,带领公司在光谷茁壮成长。

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凭借精准监测与高效调控功能,成功助力多家企业实现能源利用率提升超30%,每年为客户节省数以千万计的能源成本;与超过50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版图横跨华中、华东、华南等多地。

告别 “打工人”,双碳机遇引创业新潮

曹春恒开启创业之旅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源于其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洞察与个人经历的深厚积淀,光谷独特的产业链、人才及政策优势更是吸引他扎根于此的重要因素。

问:您在创业之前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

曹春恒:读书期间,我曾深度参与导师创办的半导体公司各项事务,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都有涉足,助力公司从十几人发展至150人的规模,实现2-3亿营收。

问:当时在导师公司已经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

曹春恒:当时在导师公司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当作一份事业来干,但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再加上我一开始就没打算打工,或者说按部就班去工作,就是奔着创业来的,而且在导师公司积累的这些经历让我有了创业的底气与信心,我就是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

问:那为何会从半导体行业跨行至能源领域呢?这背后是否有特定的原因或故事?

曹春恒:我本身就是做软硬件开发的,其实半导体和能源领域,底层技术互通性很高,而且当时觉得数字能源未来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无论是工业生产中的节能减排刚需,还是建筑行业对能源优化管理的迫切需求,都预示着这个领域蕴含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在一次偶然承接酒店项目时,我走进他们大型机房,看见一位父辈年纪的老人带着耳机工作,那种机器轰鸣声,我叫他听不见,拍了肩膀后他反应迟钝,显然听力已受损,而且机房闷热潮湿,长此以往必然对身体有害……这个事情挺让我触动,如果我可以通过技术改善这类工作环境,让从业者能更舒适地工作,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问:基于您对能源领域的看好以及这些触动,您又是如何开启在这个领域的创业之路?比如公司选址方面,当初基于何种考量选择在光谷成立公司?

曹春恒:我非常喜欢武汉,喜欢光谷,这里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产业链完备,可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和合作伙伴,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都为初创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如今我们有不少员工是从上海和北京回流的,他们看到家乡良好的就业环境与优势,便想回来施展抱负,创造价值。

疫情下的转型之路,从商业客户转变为工业客户群体

创业初期,任何一家新兴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对于曹春恒和他的团队而言,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市场的开拓与客户的认可。

问:创业初期,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曹春恒:创业初期,我们有幸获得普朗克创投、光谷创业咖啡等投资机构的投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然而,市场开拓对我们而言颇具挑战性,尽管有技术积累,但要让客户认可并信任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并非易事,当时市场对于这类技术的接受度较为保守,所以在市场中立足并赢得认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

问:面对市场开拓的困难,当时是如何克服的?

曹春恒:当时我们采取从小型试点项目切入的策略,让客户切实感受到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其带来的价值,多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如此一来,客户才会放心地将更多项目交付给我们。

问:随着公司逐步发展,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中,公司是否经历过业务方向的调整或拓展?

曹春恒: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从商业客户为主向工业客户为主的业务转型。因为疫情导致商业客户需求大幅波动,而工业客户对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需求更为稳定且增长迅速,也是疫情的缘故,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商业模式和公司定位。以前,我们在客户拓展层面多采取广泛撒网策略,做的是“一米深,百米宽”的浅表层业务领域,追求客户范围的宽泛化;现今,我们策略反转,全力打造“一米宽,百米深”的纵深业务模式,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深度精耕细作。

扁平化管理和转正答辩,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快速发展的企业中,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关键。曹春恒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精神,这不仅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在业务转型以及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那您在招聘团队成员时,最为看重的品质与技能是什么呢?

曹春恒:我尤其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与务实精神。专业技能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能确保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精准发力,高效执行任务。而务实精神更是不可或缺,就如同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求是”所蕴含的深意一般,务必追求实事求是,秉持踏实做事的态度,杜绝浮躁与虚夸。

问:那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公司采用了怎样的管理模式?

曹春恒: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开放、平等的工作环境,提倡扁平化管理,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过多的层级束缚,在公司大家都叫我“曹老板”或“春恒”,我没有设立独立办公室,我的办公桌就跟员工的挨在一起,大家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碰撞。

问:在管理过程中,是否与团队有矛盾,以及如何处理?

曹春恒:管理中难免会有分歧,我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大家充分表达观点。即使发生争吵,也是围绕工作问题,谁说的对,就听谁的,反正我很少吵赢,我还是很认可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尊重他们的正确意见。当员工意见未被采纳时,我会向其详细说明原因,无论是基于公司当下条件的限制,还是源于客户市场层面的反馈等,都会解释透彻。

问:除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外,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公司还有哪些特别的举措?

曹春恒:我们有员工持股平台和转正答辩。核心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都是有员工持股。转正答辩是员工对自己实习期间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公司的合伙人、实习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人事是评委,共同听取员工的现场答辩,现场,我们会根据员工的总结,指出优势和不足。对于未通过答辩的员工,我们会给予1-2个月观察期。这是公司筛选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确保留下的员工与公司的发展理念相契合,能够共同成长。

如今,所为科技的员工队伍已从起初的5人扩大至50人,也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年光谷明日之星企业、2023年光谷高科技高成长2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谈及创业最大的收获,曹春恒感慨良多。“我深刻体会到,盲目跟风追求热门项目并不可取。只有坚守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长期发展战略,专注于擅长且有市场潜力的领域,才能将资源集中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是我们所为科技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是未来将继续秉承的理念。”

投稿邮箱:1078618222@qq.com

来源:中国光谷人才特区

责任编辑:张希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