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人文团风|林泉:六冲贯顶东山寺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7 17:35:58

六冲贯顶东山寺

林泉(团风)

“英雄土地,伟大人民”,是原在团风地区战斗和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1986年4月为建立在杜皮乡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的题词。同样,在团风战斗和工作过的原教育部长刘西尧更多次陈述,团风这块英雄土地尤以“六冲贯顶”为中心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六冲贯顶”这个话语,现在很少为人题及,而从我党大革命时期开始直至解放战争年代,传誉鄂东起至鄂豫皖广大地区。本文以亲闻亲历撮要记事述之,以为团风地区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拾遗补阙于万一,而免湮于过往的日月中。


◎“六冲贯顶”简介

“六冲贯顶”,这“顶”即东山寺。东山寺,原山名钟山,是钟姓的祖产,寺是钟姓的家庙,因而称钟山寺。在明末清初,蕲黄四十八寨义举反清中,钟山寺寨主陈於藻,为了与麻城东山义举互相呼应,用鸡血把“钟”字改为“东”字,从此称东山寺。

东山寺位于现杜皮乡,是海拔1000余米的黄冈麻城两县界山逶迤南下丘陵群峰之冠,高800余米。所谓六冲即围绕东山寺东北为孙家冲、何家冲,南为船石冲、魏家冲,西为东冲、南冲。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后来又增添将军山之黄细冲及铁冶於杨岗的老冲为八冲。不过人们还是习称六冲或“老六冲”。老六冲皆围绕东山寺,因之称“六冲贯顶”。

六冲贯顶这个名字来源,有一个故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宁汉合流,汪精卫与老蒋合流,一时间,反动势力向农民进行报复。6月1日,黄冈县烟酒公卖处处长罗承泽诬告县乡农协“铲挖烟苗”,妨碍国家税收,武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不经调查核实,即令解散黄冈县党部、县农协。见此情境,董必武派陈潭秋胞弟陈萌林省农协副委员长到黄冈进行核实,他在看到主产烟叶的东山寺周围六冲的烟苗长得郁郁青青,就对人说:“人家告我们农协铲掉了烟苗,这烟苗六冲贯顶就是用事实拨倒了他们的别有用心。”从此,六冲贯顶这个名字就一直延续下来。


◎东山寺

人们说东山寺是团风这块红色土地的一部史记,是一块从黑夜走向黎明的里程碑,当然也是团风这块红色土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革命史。东山寺的反抗史实可以追溯到从宋度宗咸淳之初到清乾隆十七年(1266-1752),以蕲黄四十八寨为首的鄂豫皖接合区三百余寨在抗金反元、反清中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夸张神化,演绎为传奇的话本。如百步穿杨神箭手林家山寨林四姐,走马如飞的杨家畈杨四娘,用只手扶正罗家山大枫树的罗如劈,顿一足十里的李家大塆顿脚和尚及手提千斤石为老屋山门槛的白云山寨王光叔,手提一百一十八斤冲锋陷阵的大刀上石门林映祯,在漆柱山抱着黄牯洗脚的陈如藻,而他正是东山寺铁骨垴寨主。这些传奇人物的故事正是鼓舞和支撑人们反抗侵略的精神支柱。从鸦片战争直至辛亥革命团风这块红色土地的仁人志士一直前仆后继奋斗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探索道途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送来了马列主义,在其直接影响下爆发了从旧民主主义转入新民主主义的历程。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酝酿走俄国人的路,筹建中国共产党。继1920年8月陈独秀、俞秀松、李达等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当年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月,在恽代英、林育南支持下恢复了回龙山浚新学校,同年7月建立了“共存社”,亦名“波社”,即布尔什维克社。后正式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相继发展为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在鄂东直至在全国农村首先建立的党组织。共存社社员团风人林少儒首先在家乡建立了共产主义总路咀小组后发展为支部。并于1922年来东冲李家大塆大洼地他妹夫李福庭家在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乘东山寺每年四月打虫醮之机,为当时黄冈县北部山区,即团风地区奏起了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觉醒前奏序曲。

东山寺打虫醮,从明代本地著名道士陶仲文始,道教在团风地区盛行。道士设坛祭神称醮,打虫醮即由道士设坛念经画符驱除害虫。从那时起东山寺每年四月举行这一教会活动,届时六冲头人及信众会集寺庙中举行祈祷活动。林少儒乘此众多人士活动之中好机会,乃上东山寺宣传中国诞生及第一次代表大会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走俄国人的路”。旗帜鲜明地把共产主义作为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

东山寺打虫醮这次不寻常的集会,对团风地区以及黄麻罗接合部位产生深远影响,星星之火,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古老的山区从沉睡中觉醒,一批先进的积极分子和广大劳苦群众,像火山爆发一样造成阵阵风云。在1927年铁冶农会秘书新中国后的小学教师徐声芳回忆说,“我是从东山寺打虫醮才晓得只有走俄国人的路才能拯救百年来受屈辱受侵略的中国,才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中国”。

东山寺打虫醮是当时团风北部地区向旧中国宣战的重要活动。这次活动为后来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奏响了前进曲。

打菩萨和“一切权力归农会”。继东山寺打虫醮会后到1927年,贾庙铁冶地区的农民运动汹涌澎湃。当时农会负责人罗木庭、漆先庭、漆丙恒、胡汉夫等选定在六冲贯顶东山寺打菩萨以造成更大的声威。这年清明节前后,东山寺香客云集,罗木庭等乘此机会带领农会骨干闯入东山寺大门,用砖头木棍将庙内泥塑木雕的菩萨一一打得粉碎和东倒西歪。漆先庭并在庙门台阶上向群众宣讲农会主张,说明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劳动人民要翻身做主人必须团结起来,向黑暗的恶势力奋斗,求得自由解放。同时还在庙门前正式挂起贾庙乡农民协会的牌子,开始领导当地的群众运动。东山寺农民协会成当时但店区的重要机构。其重要活动和意义详《漆先庭传》。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落幕,团风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农协骨干转入地下活动,迎来十年内战的血与火的岁月。东山寺被称为坚持大别山斗争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军事堡垒。这是因为时有进入1936年,红28军师政委方永乐及军政委高敬亭先后来到团风北部山区,随后高敬亭多次坐镇东山寺,指挥对敌作战,同时以东山寺下南冲我家林家塘作为不时的驻地。高敬亭多次自己说,东山寺地理条件十分重要,是坚持大别山斗争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要堡垒。详《漆先庭传》。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寺更起了重要作用。中共黄冈中心县委针对当时的形势,特将地下党员林少儒创办的启林学校迁到这里,举办青训班,为鄂东党的五大队培育人士,扩充军力,当时五大队负责宣传工作的杜时效时时到校讲课,并从学生中成立了少年抗日宣传队,由少儒先生的小儿子朝生为队长,我为副队长,由五大队宣传干事周冀之领导在六冲进行演唱抗日歌曲及“文明戏”。每每当我们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时,群情激昂,一齐举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声音响遍山谷。参加少先队的林子玉、林子卿、李正儒等后皆为基层干部。杜时效同志并在东山寺吟唱他的诗章:

几上东山寺,高歌唱大风。

拂云扫日寇,仗剑会群雄。


◎汉留“全华山”于1939年5月11日在启林学校开堂

当时国民党鄂东顽固派利用反动汉流组织,同共产党争夺抗日群众企图切断五大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粉碎反动派阴谋,边区党委及黄冈中心县委决定让漆先庭以个人身份组织共产党领导的汉流以之抵抗反动派阴谋,因之汉流“全华山”开堂汇集中下层人士,漆先庭被推举为“大爷”。“全华山”组织发展很快普及黄、罗、麻各县及武汉市区,在八年抗日中为新四军五师提供敌情、军用物资作出了大量贡献。

国民党鄂东顽固派一直把东山寺启林学校及“汉留”组织视为眼中钉,在1939年9月1日“夏家山事件”发生时,将中共地下老党员林少儒枪杀于东山寺门口台阶上,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党员的鲜血确永远放射着光茫。

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山寺为黄冈中心县委驻点,并于1937年在山下东冲李家大湾成立了黄冈县爱国人民政府。在1948年短暂的白色恐怖日子中,县委书记张启带领几个随员及一部油印机,隐蔽在东山寺中印发并散发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打败蒋匪军的战斗信息,大大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

东山寺在解放后建为林场,当年战斗和工作的林维先中将、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交通部副部长汪少川曾相继到此旧地重游,以为血与火的岁月的留恋。


◎东南二冲

东南二冲紧依东山寺西面,东冲从景家沟西下至刘家田以李家大湾为中心,李姓为主,计有8个自然村落,今为李家大湾村。南冲从廖家山西下至堵水咀计15个自然村落,居住为林、周、杨、钟、郑诸姓,今上为将军山村,下为红岗村。人们称东南二冲是最先觉醒的山区。这是因为在清末民初,我的祖父林新崇开办的“讲武堂”在山区——包括原黄冈县东西乡接合地域传播了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我祖父早年参加太平军和稔军,因充当炮手,故晚年人称“炮三爹”。后服役于清庭,在京师结织了同乡当时清同文馆教习张荆野参加了同盟会,后因丁忧返里并得到京师同盟组织指令,设立讲武堂,以“驱除鞑虏,联系同志”为目的,招收学徒,进行反清建立民国斗争。漆先庭生前多次陈述他参加革命有两个友蒙先生,一个是“炮三爹”告诉他不能一个人打天下,要唤起广大劳苦群众,一起向黑暗势力作斗争;一个是他表兄罗木庭告诉他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详《漆先庭传》。在讲武堂学艺的高山、刘天元、钟智卿后来皆为老区中共负责人。

大革命时期,漆先庭为铁冶农会负责人,他在这里领导农民协会运动,同时建立了中共南冲党小组,组长李弹匠,组员有1926年经林少儒介绍参加共产党的童莲心、钟信成等。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上巴河区委书记林少儒由林氏族人保护来南冲将军山杨林寺进行私塾教学,他在这里逐渐恢复党组织,建立了杨林寺支部,自任书记,郑少臣为组织委员,徐声芳为宣传委员,同时恢复和建立了东南二冲、船魏二冲两个党小组。

南冲人物有:

林新崇(炮三爹,1851-1920),早年参加大平军及稔军,后服役清庭,在京师参加同盟会,后返乡举办讲武堂,因其曾充太平军炮手,弟兄行三,故晚年人称“炮三爹”,详《漆先庭传》。

林得夫,林家楼子人,1936年参加红军,后为四支队某营教导员,华东野战军X某团政治委员。魏晓珊,下燕子岩人,1937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排连长、团长,黄冈分区副司令员。以上二人详《团风县志·人物篇》

童莲心(1889-1951),林家塘人,1926年经林少儒介绍参加共产党,一直为党地下工作人员,为原黄冈县东西乡接合部地下联络站负责人。

林梅仙(1921-1940),林家塘人,1939年参加汉流“全华山”白衣(秘书)中共启林学校及南冲支部宣传委员,1940年农历五月初三被国民党杀害。

东冲自1922年林少儒于此发展党组织后,党小组活动一直坚持到新中国胜利,李有大湾先后产生了一个区长(冯正国)、两个区委书记(李福成、李华山)、三个县级干部,即梅建明(曾任新洲县长)、李云台(阳逻水泥厂党委书记、新洲县人大副主任)、李艾全(黄冈县副县长、阳新县委书记)。

以上三人传记详见《团风县志·人物篇》。


◎孙何二冲

孙何二冲计孙家冲、张家山、田家山、杜皮咀、屋基湾、红花园、训武冲等14个自然村。后分孙家冲和杜皮咀两个大队(村)孙家冲在1926年初中共但店支部成立即建立了党小组,后发展为支部,坚持斗争,随后杜皮咀便成为团风北部山区党的活动中心。

1936年3月中旬,红28军师政委方永东率部来杜皮河咀与黄冈地下党漆先庭取得联系后,抽出9名同志组成便衣队留黄冈地区活动。当年5月28日军政委高敬亭来到杜皮,组成黄冈便衣队,规定了任务“把黄冈建成红色地区”。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史》中记载中黄冈便衣队经过二十个月(1936.8-1937.5)的艰苦奋斗,创建了以大崎山、杜皮咀为中心,东到浠水,北抵麻城,南达长江,方圆二百里的游击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主力部队以很大的支援,成为鄂豫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重要后方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23日夜中共领导的“鄂东挺进队”在杜皮张家山成立,随后打响了中共领导的鄂东抗日第一枪。1979年11月15日,黄冈县烈士陵园在杜皮牛鼻山落成典礼,为瞻仰先烈的史迹及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杜皮咀是中共领导的红色土地中心,是团风英雄儿女前仆后继进行革命斗争的丰碑,是团风人民的骄傲。

杜皮咀人物有:罗木庭(罗家新屋)、漆先庭(蔡家河)、漆少川及杜皮咀的林友先(女)、林少怀、林伯平。以上《团风县志·人物篇》均有记载。


◎船魏二冲

船石冲计有王家塆、上筲基垱等16个自然村落,魏家冲计有魏家大塆、陶家山6个自然村落。

船、魏二冲在大革命时期农协十分活跃,并成立了党小组。大革命失败后,1930年由林少儒领导的杨林寺支部恢复了党组织,即船魏二冲党小组。1932年漆先庭持边区党委郑位三信回到黄冈进行地下斗争。他与原隐蔽下来的中共党员高山、刘天然、林少怀等取得联系,随即建立了杜皮老冲、筲基垱等小组。

筲基垱党小组领导船魏二冲人民进行斗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有一个时期黄冈中心县委提出“绕圈子、造窝子、弄票子”,魏家冲就成为“窝子”之一,中共黄冈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林少怀就一直在魏家冲指挥六冲人民对敌斗争。

船魏二冲人物有:钟书庭(1908-1937),党支部宣传委员;钟佑庭(1905-1941),新四军副营长;魏尧卿(1910-1937),党地下支部书记。

船魏二冲计革命烈士近30人。六冲计革命烈士近百人,而牺牲的革命群众仅1939年“夏家山事件”有一百人之多。

以六冲拱卫的东山寺,所谓“六冲贯顶”真正是顶天立地,其劲直和挺拔、不畏风霜风雪的斗争精神,正代表了团风人民不畏强暴、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当然正是团风人民的骄傲。

责任编辑:何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