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书香团风|余可学:养儿当知娘辛苦(读小小说《娘》)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7 17:33:43

养儿当知娘辛苦

——读邵火焰小小说《娘》

余可学

世人尽知,生我是娘,养我是娘。当娘两鬓如霜时,理应尽一份孝心,然而,又有几人真正关心过自己的老娘呢?邵火焰老师的小小说《娘》首发《玉融文学》创刊号,后被《小说选刊》转载。

《娘》用最简洁明快的叙述伸展情节,行文流畅,且画面感强,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善良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文中的玉叶婶在村民眼里是一个有福之人,俗称“八字好”,一儿一女一枝花,儿子在乡下,女儿嫁到城里。

随着孙子度度出生,理应承欢膝下,安享晚年的玉叶婶,却感到越来越累,尽管村民称赞她,她心里也高兴,但毕竟年老体衰,力不从心。除了带孙子,还给一家人洗衣做饭,特别是孙子调皮,那就更累了,吃喝拉撒,嬉笑哭闹,真够让人受了。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朴实的文字,让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生动的情节,自然贴切,不着痕迹。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

玉叶婶再怎么辛苦,也不能让儿媳称心如意,常常受委屈,而郁闷时却诉说无门,因为老伴早已过世。玉叶婶趁天气好,把儿媳床上的被子拆洗,一会,孙子要吃苹果,玉叶婶又去削苹果,孙子吃完苹果去玩小汽车,玉叶婶这才歇口气,并用手捶了捶酸痛的腰部,并自言自语说,要是有个地方让我休息几天就好了。

这个情节真实感人,很显然,作为娘,这点要求都很难达到,让人深思。也为后文埋下伏笔,过渡井然有序,合情合理。

紧接下文,城里的女儿打来电话。接娘去城里住几天,玉叶婶依旧为家务缠身而犯愁,但多少有些挂念女儿,又正好借机轻松几天。在这里,邵老师特地写了,也许是心灵感应,这就让读者松了一口气。娘终于可以歇息几天了。

谁知,到了千里之外的女儿家里后,邵老师笔锋一转,原来女儿单位公费旅游,孩子没人带,接娘来就为了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女儿女婿可以放心地去观光赏景了。玉叶婶又是一通忙累,咋办?谁教自己是娘。

玉叶婶去女儿家,还需征得儿子儿媳同意,这也反映娘处处以家为念,心系儿女的善良本色。

而从女儿那回到乡下家里后,儿子的一番话可谓点睛之笔,娘到妹妹那休息了几天,更有劲照顾孙子了。而玉叶婶一笑,只有自己心里知道苦。这个情节极大地升华了主题,让娘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方面讽刺儿子让娘为他多劳动的自私心态,一方面也彰显了娘的宽广的胸怀。

娘为了儿女能幸福生活,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即使受委屈也选择默默承受。

读罢此文,我才渐渐明白什么叫力透纸背?什么是文字的感染力?

当前的儿女们只知道疼爱自己的宝贝孩子,对生养自己的老娘却忽略不计。邵老师的这篇经典佳作,给那些不关心自己娘亲的儿女们敲响了警钟,也提出了爱幼还须尊老这一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这一天,趁现在年轻,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将来我们老了,也会得到尊敬和奉养,也会得到子女更多的关怀。读罢此文,的确让我们心头为之一振!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只有娘!

小说给了我们振聋发聩的一记警钟:享受母爱的同时,请记得去关心母亲!别伤了母亲那颗坚强柔弱的心!

责任编辑:何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