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散文世界|洪略恺:“黑哥”卖菜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7 17:29:59

“黑哥”卖菜记

洪略恺

“黑哥”本是我和哥哥俩,当年还是毛头小子,假期兄弟俩在鄂州卖菜一波三折,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哥哥15岁比我大3岁,他乌黑的头发,一双闪亮的大眼睛,长得英俊潇洒,说话声音:“如红钟”我长得虎头虎脑,胖墩墩的,是个急性子,说话声音像“张飞”。

那年五更头,我哥俩像喝醉了酒各挑着一担包菜迈着踉跄步子,翻越黄州大堤半腰坡时,我一个趔趄,筐里包菜滚“雪球”似的滚到堤下,当时傻了眼,像天“塌了”,兄弟俩慌张中从堤上“坐滑梯”到堤脚检菜,来回折腾,码好菜,听见船笛声,又急忙急火赶上船,气喘吁吁中,挑进鄂州古楼莱场摆下菜摊,兄弟二人囫囵吞枣喝了几大碗粥,嘴巴一抹,吆喝着卖买,喂,“自家饼肥种的,绿色菜便宜卖呦”,我叫响了嗓门,一声高过一声,“你方唱罢我登场”,哥哥也接着吆喝,他的声音粗犷带有地方腔,顾客好奇地瞧了瞧,摆了摆头,扬长而去,眼看水灵灵的菜都蔫了,咋办呢?

哥哥望着我说:嗨,斌子,老妈一担腌菜挑二十多里土路,跑遍陶店街无人问,到鄂州歇下担子,就“抢了”,等等啊!说着过了一个钟头,菜好似“臭牛肉”。

焦急时,一位穿着牛仔制服,膀大腰圆的中年人望着我们说:昨天城内在山东寿光拖来一火车皮包菜当福利发给市民了,今天菜“烂大街”,我看你小哥俩遭业给个机会,到下面泽林镇卖去那里行情不错,那么行呢!几十公里飞呀,哥哥反问道,我的货车到泽林福利院送煤,算你两小哥运气好,跟我走吧!中年人说:嗨!真是没澈,我哥俩一合计,只能应允,挑着菜筐跟他拐了几个弯,在武昌大道一个巷子里,看见一辆拉煤卡车,车子象黑“棺材”,堆了上千斤煤,我暗想上了贼船,连扯带拉折腾半天人、菜上了车,另有两位菜农也凑合着挤上了车,那位中年人很严肃地跟我们说:路上千万注意有稽查人员,你们遮盖好彩条布,不能起身,否则罚款走人,那我就管不了。

车在凸凹不平的乡道上颠簸,象个“大摇床”,一走一刹,呛人的汽油味令人反胃,车上两个菜农受不了此次“折磨”,严重晕车,稀里哗啦声,呕吐不止,车板上污渍一片。我兄弟俩滚了一身黑煤灰。

汽车在乡道上行驶了一个多钟头,路过一个煤厂,突然,“嘎嘎”来了个急刹,中年人司机拼命敲打后窗玻璃,摇下车窗说:不好!趴下,盖好布,前面有人检查,我们四人听到吓得一身汗,空气像凝固了。车前面一胖一瘦地走来两个年轻人冲着中年人说,车里装货、带人了吧!中年人一惊,立刻镇定下来,朝长得富态的年轻人说:哦,李队长,不可能,矿里规定我肯定遵守,说着下车,给每人递上一支烟,笑着说:辛苦了,我请二位过个早。不用,不用,瘦个子年轻人说着一个箭步脚搭轮胎,扶了墙板瞟了一眼:还好,布要盖好,避免煤灰有扬尘,中年人司机不断点头咐和。

到达泽林镇福利院后,兄弟两人变成了黑脸“包公”,在送煤时看见福利院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他(她)佝偻着身体,衣衫破旧,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此时,当年母亲深夜翻山越岭救助一名病危儿童的故事,在我脑海中回荡,内心燃起感恩之心,哥哥眼泪也湿润了,顿生怜悯,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将两担包菜挑进了福利院食堂。

兄弟俩收拾箩筐,简单吃了点,搭上班车笑呵呵地回家。

洪略恺,本名洪恩斌,黄冈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黄冈日报》《大武汉》《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东坡文艺》《黄州文艺》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余篇。

责任编辑:何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