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佳、惠雪明、谢强)枣阳市杨垱镇孙寨村曾经被称为“六无”村,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社会矛盾频发。然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邢忠举的带领下,孙寨村通过发展薄荷产业,实现了从“六无”到“金叶子”的绿色蝶变。
一大早,在杨垱镇孙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里就坐满了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村里即将开始建设的薄荷晾晒车间建言献策。
现场讨论 建立薄荷烘干晾晒车间的事
2021年,邢忠举带着组织的信任来到孙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面对一个没有人才、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产业、没有发展方向、没有技术的“六无”村,她没有退缩。
杨垱镇孙寨村党支部书记 邢忠举:刚上任时,压力非常大,村民对我们新班子有很多质疑,但我知道,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
为了找到致富门路,邢忠举带着村“两委”一班人,进行了广泛的考察,最终确定发展薄荷种植产业。但在说服村民一起种植薄荷的过程中又一波三折。
杨垱镇孙寨村村民 刘喜云:当时要种植薄荷,我肯定不同意呀,以前又没种过,亏了怎么办。
了解到村民的顾虑,邢忠举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部分村民的支持。2022年,孙寨村种植了60亩薄荷,当年就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9万元。看到了收益,其他村民也纷纷参与到薄荷的种植和管理中,从“一边看”变成了“一起干”。
杨垱镇孙寨村村民 杜红平: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的有薄荷,我也种了五六亩,每年增加了不少收入,现在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孙寨村的薄荷种植产业初见成效,但邢忠举并没有满足。她意识到,要带动村民实实在在地摘掉“穷帽子”,必须把薄荷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杨垱镇孙寨村党支部书记 邢忠举 :我们发现,薄荷头的价格是薄荷全株的4倍,而且市场更稳定,于是,我们引进了烘干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烘干,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邢忠举的这一举措让孙寨村2023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村民务工的平均收入也达到6.8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如今的孙寨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少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杨垱镇孙寨村党支部书记 邢忠举:现在,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种植技术,畅谈未来的生活。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引入其他中药材品种,构建多元化的种植格局。我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孙寨村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