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美文推荐】母亲的豆腐乳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6 19:33:17

罗婷婷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母亲就做豆腐乳。

同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的其他人家一样,入冬以后,豆香和乳香味道在家中弥漫。

初识腐乳尚幼,不喜其味。但母亲甚爱,家中厨房角落的土陶泥罐中便是常有之物。

母亲无需其它菜肴,一块腐乳配饭就能打发一顿餐食。

那时母亲做的腐乳,没有华丽的包装,塑料小桶,装得满满当当。

宜昌各地慕名而来的食客,尝过母亲的手艺后,赞不绝口,年年预订,年年复购。

邓村山大人稀,山高路远,上小学、初中多为住校。

我上初中时,很多同学带有豆腐乳、腌菜,以解嘴馋。

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各家有各家的做法,不同风味的腐乳、醡广椒、豆豉都能将家的味道放大。

那个时期,腐乳产业在邓村兴起了。几乎家家户户做腐乳,开始有了品牌意识,每家都印制了自己的专属包装,印上了品牌标识。

母亲叫刘长玲,她给豆腐乳取了一个乡土味很浓的名字“刘山妹”,开始有了名声。

我后来到县城上高中,到省城上大学,豆腐乳便成了别具一格的佐餐。

离家的乡愁在一方腐乳间化开,青衫红衣间是满满的赤子之心。

当同学们知道我来自邓村时,很多同学说起了邓村茶叶和邓村腐乳,我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增。

他们对邓村人的评价就是勤劳,一袋绿茶、一坛腐乳卖向全国。

我现在已经离开家乡,在北京工作。但母亲做的豆腐乳的味道永远铭刻在心中。

每到立冬时节,母亲一如既往地做豆腐乳,味道也还是一如最初,新老客户越来越多,被评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申请了品牌专利,媒体关注宣传。

从前的小作坊制作,现在也有了商品生产的初具规模。

一路走来,母亲始终保持初心,从豆腐的选择、调料的配比、包装的控制,每个环节,母亲都有自己的把握。

我曾问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你觉得做豆腐乳有什么诀窍?

她笑道:“哪有什么诀窍,无非是用心去做。”

邓村豆腐乳“青衫红衣白心”的特色,母亲把每一样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白心的关键在豆腐,高山圆粒黄豆粒粒饱满,出浆率高。

手工研磨出浆,柴火灶烧水点卤,柴火老豆腐滋味绵长。

一整块豆腐如何划成大小同等的一百份,从最初一刀一刀切,到现在一压成型的模具;

从腐乳发酵室的柜子,如何让豆腐更好沥干多余水分,方便拿取,都是母亲亲自设计;

如何控制发酵室的温度和湿度,每一个操作工具,都凝聚了智慧,都是她多年打磨出来的经验。

当然,最膜拜的还是邓村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山云雾孕育了邓村绿茶,也孕育了邓村豆腐乳。

北纬30°黄金分割线,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四季温差明显,温湿适宜,为豆腐发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红衣是各家味道的分割线,辣椒面和盐掺和,携花椒面、橙皮沫等粉墨登场,辣椒面热辣霸道,盐甘愿融化,为红衣增色。

橙皮、辣椒面馥郁芬芳,让素净的豆腐瞬间风情万种,这缕异香,俏丽鲜明,勾人心魄。

橙子皮是邓村豆腐乳调料的独特之处。辣椒面,是母亲每年精心挑选的干辣椒,干花椒反复晾晒、搽拭再自行加工成粉。

有人问母亲,这太麻烦,直接买辣椒面不是简单,母亲说,入口的东西,干净卫生才是第一。

青衫是豆腐乳的外衣,源自高山有机青菜。

虽然做豆腐乳的时机只有每年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二月中旬,三个多月时间,却需要很长的周期去准备。

母亲从八九月份就开始回老家种菜,乐此不疲地打理她的菜园。待到冬季,开始制作腐乳。青菜也野蛮生长,生机盎然。

翠绿的菜叶收割回家,一片片洗净,放在盐水中浸泡一晚,菜叶软化便可包裹腐乳,一折一叠间,腐乳的棱角便更加分明,储存周期里,也让腐乳裹挟了青菜的清爽。

一块腐乳的完成,一分一毫间都融入了母亲的心血。也正是因为母亲的辛勤耕耘,让我们品味到了佐餐小食带来的那一份甘甜,也收获了更多食客的喜爱和青睐。

曾有媒体采访,让母亲谈谈作为非遗传承人对这项手工制作工艺的心得,母亲笑而不语。

在她看来,一方腐乳哪有什么大道理?腐乳再好也不过是一味配菜。但她内心知道,时代在变,但乡味不能变。

一方腐乳、一碟腌菜、一味小食,带来的是对生活的期冀和满满的乡愁。(作者单位:长江三峡实业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国荣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