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这是从源头和机制上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明确乡镇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权责体系,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通过试点以理顺县乡权责关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积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动为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
黄梅县按照湖北省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突出县负主责,坚持权责一致、责能一致,“谁审批谁负责”,理顺县乡权责关系,做到收放有据、各归其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依规收回县直部门权责事项;同时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明确承接县直单位,做到事有人管、责不落空。
黄梅县政务服务大厅。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黄梅县坚持三个原则,梳理完成乡镇履职事项清单。
一是坚持依法定责。根据法律法规和乡镇“三定”规定,梳理乡镇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在此过程中,先由县直部门梳理自身权责清单,再梳理需要延伸到乡镇及村(社区)的工作事项,与乡镇、村(社区)协商确认后,形成乡镇权责清单、执法事项目录和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经过梳理,乡镇基本履职事项共有101项、配合履职事项39项。基本履职事项主要包括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建设、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综合政务服务等9个方面,每个事项落实到乡镇“六办三中心”(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服务办公室、城乡建设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具体承担。比如,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公共场所卫生服务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属于乡镇法定职责,由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配合履职事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城乡建设、平安法治建设、农业农村等5个方面,明确对应县直部门和乡镇承办机构承担。比如,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属于县应急局法定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职责,由乡镇平安建设办公室承担。在明确基本履职事项和配合履职事项的基础上,同步推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村级工作事项清单。
二是坚持权责归位。突出县负主责,收回县直部门主责、跨层级跨部门、专业性强的事项,做到于法有据、依法定责。此次改革中,共收回县直部门主责、跨层级跨部门、专业性强的事项36项,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同时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明确承接县直单位。比如,危房安全鉴定、燃气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专业性较强,乡镇没有履职能力,无法有效承接,此次改革将这项职责收回至县住建局。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不同乡镇特点和功能定位,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确保履职事项看得懂、能执行、好落实。以五祖镇为例,因县水源地在五祖镇,因此将县饮用水水源地垅坪水库保护工作纳入该镇个性履职清单。同时,结合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制定清单事项准入和调整试行办法,明确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受理和初审、由县委和县政府集体研究确定,相应明确了对准入制度执行监督和违反准入制度问责办法。应由县直部门和乡镇办理的事项,由县直部门和乡镇直接办理;确需村(社区)协助办理的事项,经批准同意后,应配置相应资源,实现“费随事转”。这样就从制度上管住了一些县直部门随意下派临时性任务,让村(社区)组织回归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质属性。同时,为防止县直部门随意下派工作事项,黄梅县还配套建立了事项准入评估、委托协商、事权匹配机制,对县直部门确需乡镇配合的事项,先评估、再协商,人财物保障到位,方可准入。
在理清县乡权责关系、明确乡镇履职事项的基础上,黄梅县积极推动资源下沉,实行差异化考核,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释放基层活力。
推动资源下沉。依托乡镇机构改革、资源平台服务下沉、“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等工作载体,结合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数共体等改革,一体推动编制、财力、力量、平台、服务向基层一线倾斜,新增乡镇事业编制273名,运转保障资金4853万元。依托现有数据库,探索村级“一套表”改革,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
实施差异化考核。改进考评监督为基层松绑。构建每年一次的统考格局,根据不同乡镇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文化传统等要素,将全县16个乡镇分为重点城市化区、工业化促进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生态与林业协调发展区4个类型,合理确定乡镇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功能定位明确乡镇职责。按照“五五三三”进行差异化考核,建立完善“+X”考评办法。突出基层和群众评价,推行“以上评下”和“以下评上”相结合。引进第三方机构,完善考评体系。探索制定《精准问责工作指引》,杜绝“部门旁观”“上级甩锅”,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奋进者撑腰鼓劲。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