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在开展共同缔造过程中,采取“党员联户、围炉夜话、乡风文明、星级评定、发展产业”的“五湾”工作法,动员广大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后的天堂湖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水系通畅洁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基本实现。
圣人堂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党员联户强湾
罗田县在推进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片区联合党委,构建连片协同格局,形成“乡镇党委—片区联合党委—村级党组织—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架构,落实“一户一联、一联十户”的党员联户机制,实现了抱团发展。
各片区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致富经营能手与优秀党员干部“双向培养”,采取共建、帮带等形式,使群众从“单向听”变为“对口说”,从“被动知”变为“主动做”,让“党员能人模范带、党员定责传帮带、党员示范产业带”成为常态。
河西畈村水口垸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联户作用,每个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通过党员带头拆“五小”、带头解心结、带头出资、带头办合作社,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拆除危房1栋、旱厕5个、猪圈7个、牛栏5个,挖土方3000余万方、修路500余米,投义务工3000余个,实现了村庄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党员干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亮相、发声、管事”,在整治湾组环境中做表率当先锋,在产业发展中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有了当主角的幸福感、成就感,参与意识更强,后续规划和推进工作更顺畅,湾落建设成效初显。
围炉夜话兴湾
罗田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专班和九资河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商议以村民小组为单元,通过召开湾组会发动村民群众“一起谋”,不断完善参与机制,探索建立了“1+3+5”群众议事体系,即建1个议事平台,列出3个清单,运用“说、议、办、晒、评”五步工作法,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在民意中提取“发展真经”。
河西畈村水口垸通过多轮湾组夜话,最终确定首先开展环境整治,11户村民带头拆除“五小”,如今水口垸已经全面完成了净化、绿化、美化,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圣人堂村4组农家乐经营者们成立圣人堂旅游行业协会,决定抱团发展,开展农家乐技能管理培训20余场次、化解矛盾5起、收集可行性建议70余条。
截至2024年8月,天堂湖小流域内11个村在推进综合治理过程中,共召开湾组夜话112场,征求意见建议180条,协调解决问题200余个。
乡风文明美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罗田县通过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措施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引导群团组织积极参与村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湾组延伸。
河西畈村村民共同商议制定了12条村规民约张贴在湾落醒目位置,让每一条规定和每一项措施都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培养群众的文明生活习惯,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
官基坪村乡风文明理事会多次与新农村湾组需要平改坡的村民开展入户磋商,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专班组织召开湾组会,最终湾组24户村民全部按改造资金投入比例协商结果(政策补助60%,农户自筹40%,立面粉白农户自筹)签订平改坡资金分配协议。
罗家畈村龚美银等党员干部积极配合村“两委”统筹推进小流域试点村综合服务站建设,牵头开设村民食堂和“四点半课堂”,努力做优做实“爱心妈妈”等为民暖心微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小流域内各村共组织开展各类群团活动25次,志愿服务547人次,制定完善管理规约2次,群众投工投劳完成湾落整治拆除“五小”建筑233个、清理杂乱物品320处(车)、平改坡300余处。
星级评定活湾
天堂湖小流域内各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举办“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3次,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塑人心、扶正气、聚人气、立规矩、促善治,提升了乡村旅游质量。
各村积极打造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农户自运的回收物品、重(数)量都记录在册,根据村里制定的可回收物积分标准,农户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可在积分超市进行等值商品兑换,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圣人堂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由村民、游客和网友组成的“群评群议”团,依据统一标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评互议,组织评选“星级农家乐”并上墙公示,星级评定结果决定村投公司给该农家乐派单量。这项举措促使更多农家乐经营者积极提升服务质量,让村湾旅游火起来。
发展产业富湾
罗田县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发挥好镇、村、群众三方作用推动小流域内各村产业发展:县委和县政府指明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和政策;镇、村对接县级政策和项目落地,通过组建村级强村公司,实现资产资源资金集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和生产环节,通过组建群众合作社、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资产入股等形式实现增收。
九资河村在召开湾组会统一意见后,主动对接县农投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服务参与项目建设,共获得土地收益近3800万元,劳务费近150万元,为本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后期还将为入驻产业园的加工企业提供劳务服务,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天堂湖村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油面主体餐厅开门营业。
天堂湖村先后引进天堂胜境杜鹃植物园、卓尔民宿等特色项目,并完善了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把27户手工油面制作户吸纳到村级综合合作社,按统一的加工标准、包装和价格对外销售。目前油面非遗展厅、油面主体餐厅已投入常态化运营,初步估计能带动800人次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得益于共同缔造工作的扎实开展,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内各级党组织把党员发动起来下沉一线,把组织建立起来推进公共服务,把群众带动起来实现自我管理,形成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合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委社会工作部)
(来源:《乡镇论坛》12月中 总第959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