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今年以来,孝昌被确定为湖北省综合救助创新实践试点县。孝昌县民政局围绕构建政策衔接、梯度有序、兜底有力的低收入人口综合救助体系,重点从居住地审核确认低保、服务类社会救助、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社会救助服务质量提升和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五个方面入手,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精心部署强保障,夯实综合救助保障体系
该县坚持把综合救助创新实践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综合救助创新实践组织领导,推动形成部门合力。在民政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综合救助日常工作。同时,县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30万元,为创新实践提供资金支持。
该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综合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和试点推进专题会,听取试点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难点堵点。制定印发《孝昌县综合救助创新实践实施方案》,建立“一类预警信息、一名领导干部、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责任”五个一的工作机制,推动行业部门责任上肩、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充分利用宣传单、政策宣讲、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结合驻村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等,对综合救助创新实践的有关政策、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等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综合救助的知晓率、支持度,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综合救助,积极参与综合救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完善机制促精准,构建综合救助闭环模式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围绕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出台《孝昌县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指标评估体系》,为创新实践提供制度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综合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信息共享筑基础。推进民政与农业农村、教育、住建、医保、卫健、人社、应急、工会、残联等部门衔接,建立困难人口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动态采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三类”监测人口、支出型困难家庭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口等6类低收入人口基础信息42.28万条。同时,围绕低收入人口户籍、纳税、社保、不动产、市场主体、住房公积金、车船登记、金融资产、大病医疗、生活消费支出、教育支出等11类重点数据,多部门联合比对去重,建立14.5万人监测人口数据库,分别按低保、特困、防返贫监测、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5类实施数据管理,动态更新监测人口家庭人口、健康状况、财产收入、刚性支出等信息,为评估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指标评估明方向。结合孝昌实际,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套低收入人口监测评估指标,指标重点涉及教育、住房、医疗、就业、残疾等领域,分为8大类55小项指标,结合相关政策要求,严格规定各项指标的具体项目及计分办法。8大项指标具体分为困难家庭人口基础信息、家庭财产收入情况、医疗、教育、就业、住房、低边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55个子项分别按正负分值进行量化。其中,对符合某项救助标准的,赋正分值,反之则赋零分或负分值,最后加总家庭得分取人均平均分进行评估,得分中的主要指标情况同步推送到相关责任部门。
预警闭环保成效。选取4个村(社区)作为样本村,结合孝昌现有监测人口数据库及评估指标体系,对提取的监测预警人口进行反复模拟测试,科学设置预警分值区间,形成指标预警模型。同时,依托省级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平台涵盖数据比对、预警处置、转介推送、救助帮扶、信息反馈等功能,覆盖“点单、派单、接单”三个预警环节。其中,在“点单”环节,通过相关部门数据主动发现和低收入人口手机APP申请受理2个渠道,启动平台预警评估,当平台评估分值达到预警区间后自动触发进入需求“派单”环节,将监测人口信息及相关需求按照“主管、主责、主抓”原则精准推送给相关部门,建立“一人一条救助链”,分类落实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型救助、社会服务类救助等举措,形成救助闭环。
优化流程聚合力,打造综合救助协同格局。
综合救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覆盖面广,情况复杂,监测对象多,政策性强,仅靠民政部门力量难以开展,对此,孝昌县出台《孝昌县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评估指标实施办法(试行)》,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组织实施。
机制共建护周全。由县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建立教育、住建、医保、卫健、人社、乡村振兴、应急、工会、残联等部门为成员的综合救助困难群众议事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协作联系,强化综合救助事中事后监管,共同商讨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发现报告和快速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确保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救助。
平台共筑促协同。在建立预警监测平台、完善预警监测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相衔接,实行资源共享,强化综合运用,利用县政务服务平台开展预警信息的申请受理、转介推送、信息反馈,让各部门之间通过平台实现实时沟通与协同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困难群众救助申请的审核、审批与落实工作,让救助真正做到快速、精准。
制度共创保精准。梳理整合各部门现有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形成政策“一本账”。同时,围绕政策文件依据、认定条件、救助流程、救助时限、救助标准、信息管理平台、责任股室、联系电话等八个方面内容,健全完善专项救助制度。建立“首问负责制”,对于转办承办事项,相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实行有效对接,按照“及时办理、快速处置”的原则,限时消除预警信息。
自综合救助创新工作开展以来,该县提取预警数据2批次687条,推送相关部门核实后实施生活救助、专项救助等404人次,救助资金119.2万元,其中教育救助117人次、医疗救助111人次、就业救助63人、临时救助99人次、慈善参与救助14人次,准确率达59%,形成低收入人口数据一张网,为完善该县社会救助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管理,推动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熊祖平 程作恒 邹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