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大冶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
湖北日报 2024-12-11 10:52:57

今年以来,湖北省大冶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起底存量矛盾、动态排查增量矛盾、集中攻坚化解突出风险,着力推进我市矛盾纠纷化解规范化、法治化、多元化,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化解,社会面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抓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开展拉网式排查。下发《大冶市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各乡镇、各单位开展矛盾纠纷地毯式摸排。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每天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期化解,做到矛盾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知悉。

加强重点领域排查整治。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重点关注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劳资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矛盾纠纷,重点关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因生活失意、心态失衡、投资失败、家庭有重大变故等人员,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经摸排,各乡镇、街办分门别类建立服务管理台账,做到精准管控、精准服务。

强化初信初访化解。对初信初访落实首办责任制,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初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夯实基层基础。制定“三联”(“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工作方案,落实322个部门单位联村322个,党员干部联系13类重点人员,实现市镇村三级干部全覆盖。同时,在法治联基方面,落实市领导接访和挂点联系乡镇(街办),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强化矛盾纠纷研判预警

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市共建成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264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同时,落实矛盾风险分级管控。充分运用矛盾风险清单管控预警平台,对矛盾纠纷及时调度、督办、预警,提升矛盾纠纷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建立矛盾纠纷定期研判预警机制。市平安办每季度、市综治中心每月、各乡镇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对全市中高风险矛盾纠纷进行逐一研判分析,研究面临形势,对存在升级激化和“民转刑”案件风险的矛盾纠纷,及时向责任单位和乡镇发出预警、落实化解稳控措施,对短期内未化解的中高风险矛盾纠纷及时调度督办,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投资7000余万元,整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综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行政调解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大冶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提供“信访接待、矛盾调解、诉讼服务、法律咨询、心理疏导、速裁法庭”六大服务,实行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大力推进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整合信访、司法、综治、应急等部门进驻中心,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加强行业调解平台建设。突出抓好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婚恋情感、交通事故、商事纠纷、消费者权益、自然资源权属、房地产管理、物业服务、学校意外伤亡等十大行业调解平台建设,按照“五有”要求规范化建设行业调解平台,做到机构、场所、人员、制度、经费“五落实”。建立人社、法院、工会、司法、公安联动工作机制。

加大突出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大冶市明确“六三一”工作目标,即全市6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一级;30%左右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办)一级;剩下10%左右的重大矛盾纠纷在实际化解,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基本解决在县域”。今年以来,大冶各级综治中心“访情、警情、案情、舆情”共流通信息5360条次,每日会商研判、提前介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1662件,调解成功率97%,实现了“全面研,精准交,高效办,跟进督,圆满结”工作闭环。为全市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吴运刚、李楷峰)

责任编辑:曾照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