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晓琴 通讯员 陈识
在武汉,有一条响了28年的热线电话,专门为有心结的人答疑解惑、倾听陪伴,被称为“希望的热线”“生命的热线”。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汉市红十字“心心语”心理救援志愿服务基地,走近“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
武汉市红十字“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办公室门口挂满了奖牌和荣誉。
“一天最多接了一百多个电话”
武汉市红十字“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以下简称“心心语”热线),是目前国内提供免费心理热线中开通时长最长的志愿服务热线之一,于1996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正式开通,截至目前,累计接听时长超过13万小时,接听量逾20万例,自杀干预超过1.4万人次。
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四楼,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找到了“心心语”热线的办公地点。“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青年文明号”……两间办公室门口挂着的几块牌匾异常显眼。
一进门,简易的电脑桌前,两位值班志愿者戴着耳机,正和电话另一头的咨询者轻声细语地交流。办公室不大,20平方米左右,两张办公桌,两台电脑,进门处一排柜子做隔间,放置了一张小床。
进到另一间办公室,刚准备跟值班人员攀谈,电话又响了。墙壁上挂有一张大屏,显示“今日来电数51个”“今日已接听来电数49个”等信息。
“现在一天最多接了一百多个电话,通常会接七八十个。”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心理服务办公室心理热线咨询员林志红介绍说,从2020年开始,“心心语”热线每天开展24小时服务。
林志红从2008年到现在,守着这部电话已经17年。今年9月10日,她凭着慧“耳”识别出一名欲轻生的小伙子,配合警方迅速进行解救,挽救了一个生命。
除了典型的危机案例,来电更多的是咨询,主要涉及精神心理、婚姻家庭、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
28年来,守在电话旁的,除了专职医生,还有一批志愿者,先后近六百人参与志愿工作。
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周洋介绍,热线每年会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多数是心理咨询师,还有一小部分是教师、公务员等。
工作人员正在接听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将热线连接更多学生和家长”
“还有一些学生家长打来电话,问关于小孩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林志红说,也有不少学生本人来电咨询关于学习、交友以及和老师家长相处等问题。
数据显示,2023年,热线共接听未成年人来电2514例。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社会关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多所中小学展开合作,举办医教结合活动,把心理健康服务送进校园。“心心语”热线也随之连接了更多学生和家长。
今年9月,江岸区教育局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了医教结合项目的合作,涵盖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为学校配备精神卫生驻校专家、心理教师专家督导、首诊学生救治减免等内容。
“只有看见才能提供帮助,而有效识别更能提高帮助的质量。”《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我国有近30%青少年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抑郁症状,其中仅有不到10%的个体得到系统干预。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康复比较复杂,仅凭一条热线还不够。”周洋介绍,武汉市心理医院有专门的儿少病区,主要收治各类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为孩子的行为问题、学习困难、青少年情绪障碍、发育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等提供治疗支持。2022年,医院在原有儿少病区、儿童康复部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儿少资源,成立了儿少心理病区。
“除了心理咨询、陪伴,‘心心语’”热线还能转介导医,能为有需要的求助者提供就医通道,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周洋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