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由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说开去①丨三大球为何持续走低
湖北日报 2024-12-05 07:22:58

编者按:11月28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闭幕。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等特点,近年来,三大球青年人才少、苗子少的问题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本届赛会的设立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赛会着力展示各地人才培养情况,激励各地狠抓青训,为三大球未来发展和振兴夯实基础。

了解现状才能发力未来,本报今起推出《由三大球运动会说开去》系列报道,解析中国三大球低迷现状,探寻振兴三大球之具体路径,敬请关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郭晓明

女篮未进八强;女排未进四强;男女三人篮球也全部小组赛折戟……随着仅有的几支队伍黯然出局,相较于东京奥运会尚有女子三篮铜牌聊以自慰,巴黎奥运会三大球尽墨,成为中国军团闪亮成绩单上一个尴尬的陪衬。

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力广泛,比赛用球体积较大,足球、篮球、排球在我国统称为“三大球”。这一称呼也随着新中国体育奠基人贺龙元帅“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的名言,刻入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中。

数十年过去了,中国体育早已脱胎换骨,而最被看重的三大球项目虽偶有闪光,整体上却始终难言领先。

三大球为何迟迟难以翻身?

老毛病:投入大、选材难、回报少

“做三大球的工作确实难!”湖北省体育局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申甫有些凝重地对记者说。不远处,一群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

“这些孩子都是从各地体校选拔上来,作为未来苗子进行训练和培养。”申甫介绍,“正式入队后就吃住在队里,每月领取工资绩效,去外地训练比赛还有差旅费。这些费用都是由体育系统承担,一直支付到她们退役。”

有投资,自然就要有回报,各地体育系统常年的投入效果如何,最好的标准就是竞技成绩。

“相对于其他项目,三大球这样的团队项目在算账时明显吃亏。”申甫算了一笔账,一支篮球队参加正式比赛最少要有12名队员,还得有主教练、队医,条件允许还需要有助理教练,“篮球项目投入至少是个人项目的十倍,但能争取的金牌只有一枚,怎么算都不划算。”排球和篮球投入相差无几,而足球的投入数字还要翻上一倍左右。

这只是单纯的经济账。三大球运动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更为全面。“找到一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在个人项目上往往事半功倍,但在三大球领域,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省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江霞说,“篮球场上五个人,哪怕有一个薄弱环节都会被对手盯着打。替补不行导致主力被消耗殆尽从而输掉比赛早已司空见惯。找到一个天才就够不容易了,何况需要找五个甚至十个天才?”

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就更为复杂。不仅仅在阵容中不能有明显短板,就像拥全明星阵容的“银河战舰”皇马被实力更弱但组合更合理、战术更得当的对手击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甚至连球员个体是否优秀,也找不到明确的选材标准。“我们自己常常开玩笑,选足球运动员就像撞大运。”一位教练说,“有的球员速度快、体力好、技术优秀,但就是不好用。”

选材难度大、维持队伍开销大、成绩回报少,这是长期困扰三大球项目的痼疾。在传统的金牌战略压力下,许多省份放弃了无利可图的三大球项目,把有限资金集中到更容易取得突破的项目上。据了解,湖北周边一些省份,前些年已经找不到三大球专业队伍,当地哪怕真的诞生类似于梅西的天才,都没有可以投身高水平足球的渠道。

申甫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把三大球的金牌数按项目出场人数定,比如足球夺冠算11块金牌,篮球算5块,也许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新问题:职业化并非万能药

三大球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体育界为了振兴三大球也绞尽脑汁,不断探索新的举措。

1994年,中国足协启动职业化改革,几年间风靡全国,火爆的球市一度激发了中国足球的战斗力,并最终推动了2002年中国足球进军世界杯这一历史性成果。受此影响,篮球和排球也相继走上职业化道路,但很快,更多的新问题浮出水面。

“打联赛收入太高了,谁还看得上入选国家队那点训练津贴啊?”一位省级体育部门负责人苦笑着说,“我们省一位奥运冠军在非奥运年日常年收入也就二十万,打职业联赛随便哪个队都能轻松碾压,还有什么必要努力训练?”

几十年来,中国职业联赛水平长进不大,球员收入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年“金元足球”时期,中超联赛一年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只能算是小字辈,球员年薪千万者绝非屈指可数。

在金字塔尖畸形繁荣的同时,塔基却在逐渐消退崩塌。如果说传统青训体系还在考量投资与产出比的问题,大量职业俱乐部则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根本无意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青训体系。

旧的体系逐渐退出,新的体系又迟迟接不上班,足球篮球的注册人口因此逐年萎缩。2019年,时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透露,中国篮协注册的篮球人口仅为1.3万人,而邻国日本的这一数字为75万,世界第一篮球强国美国的数字则是惊人的2300万。所以,曾经一度成绩斐然的国青国少队因此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多年缺席世界大赛。

与此同时,还有众多新生问题困扰着中国三大球的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原本包吃、包住、包分配显得吸引力十足的专业运动员光环早已褪色,不仅吃苦受累、未来前景不明等等都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拦路虎”;

由于学业压力巨大,青少年爱好者只能在学业较为轻松时期尽情打球,“12岁退役”现象普遍存在,基层体校招生陷入极大困境;

职业化转型过于仓促,足协篮协等核心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赛制问题、裁判问题、欠薪问题、饭圈问题频繁爆发,球员教练莫衷一是,集中精力打球变得越来越难……

如此多的问题横亘在眼前,主管部门该如何应对?随着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一系列新的举措正在酝酿,一些令人欣喜的改变也正在发生……


相关报道>>

由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说开去②丨三大球运动会正当其时

由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说开去③丨抓好三大球,山东上海这样做

由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说开去④丨体教融合+职业体育两副好牌怎么打

责任编辑:杨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