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楚小游)“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这是400年前明代诗人洪翼圣眼中的武当山。而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太子坡,更是被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太子坡于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年间三度修缮,是武当山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道观。
说起太子坡的来历,须提及净乐国太子真武。他在得紫气元君化成的老婆婆“铁杵磨针”的点化后,复回山中静心修炼,途经此坡。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为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身勤奋的“真人”,太子复回求道,所以此地又名“复真观”。
武当山的太子坡,亦名复真观,屹立于武当山狮子峰60度的陡坡上。
太子坡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右临天池,雨时飞瀑千丈,晴时郁郁葱葱;左为下十八盘,“神道”如带般飘逸。远眺如一片芙蓉满翠波,近看红墙似月阑绕仙阙,仿佛“海市蜃楼”一样的幻景。
太子坡历史悠久,其建筑群的建设始于明永乐年间,后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扩建,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关于太子坡古建筑的修建情况,明朝任志垣在《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里有记载,但后续的志书要么只是照搬任志垣的记载,要么就语焉不详,专家只能从太子坡现存有的碑刻中获知相关信息。
至清乾隆末年,太子坡历经6次修建,前两次可以说是损毁后的重建;第三次除个别建筑重建外,是对观内全面的修复;第四次、第五次是对太子坡观内斗姆阁这个单体建筑的维修整饬;第六次是对武当山保存较好的宫观进行了维护,其中就包含了太子坡。
太子坡的建筑堪称一绝。从整体布局到细节雕琢,无不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魅力。
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了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还建造了200余间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