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02 08:44:14

□黄艳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高度,对“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提出要求。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好红色资源”重要指示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的务实举措。

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指路明灯”。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是提升党性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中,正需要抓住理想信念的教育,解决党员干部“总开关”问题,而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信心和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见证,天然地具备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从而能够确保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上的团结稳定,也能够确保党性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

奋战史、在建设时期的创业史、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奋斗史,折射党和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作风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所形成的红色物质资源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活教材”。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感人的先进模范典型事迹,如革命战争时期的黄继光、董存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杨善洲,汶川抗震救灾以及新冠疫情奋战在一线的中华儿女等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都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活案例”。中国共产党先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品格意志、道德规范,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剂”。

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文献等红色文化资源物质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优良作风。通过参观、阅览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党员干部可以直观感受到革命先烈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怀。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革命先烈故居游、对话红色家书、口述红色历史、朗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视等红色体验,可以让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实地式、沉浸式的观摩学习,既可以让党员干部在亲身体验、感悟、实践过程中汲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也可以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党性教育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提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党性修养和文化素质,培育爱国情怀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培育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提供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朱述耀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