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柯丽娜 未 央)日前,张振武故居展示利用工程结项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县城老城南门洞区域修缮改造工程紧锣密鼓,上庸古建筑防雷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竹山县保护利用并重,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例证。
竹山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文化底蕴厚重、文化遗存丰富。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贯彻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县文物局(博物馆)和负责同志分别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十堰市文物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竹山县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和命名。
加强保护,留住文化传承之根
竹山县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顶层设计完备,文物家底清晰,文保工程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县政府公布野外文物点名录258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45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6件。7年来,累计争取各级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对多个文保单位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先后启动并完成了高家花屋修缮保护工程和消防工程、张振武故居维修保护工程、文庙大成殿保养维护工程、施洋烈士故居维修保护工程和消防工程、文峰塔修缮工程等多项大中型文物保护工程。高家花屋安防工程、上庸古建筑安防工程日前得到省文旅厅批复立项,上庸古建筑展示利用工程和消防工程设计方案正在修订完善中,同时还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正在谋划之中。
科学规范,妥善保护馆藏文物。向上争取专项经费120万,完成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对14562件馆藏文物,按级别、质地、器物功能及器形大小全部收纳进量身定制的柜架囊匣中进行安全、科学、规范化保管。2019年1月开始实施馆藏金属文物修复工程,2020年底完成馆藏112件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物的修复。
申报提级,“国保”单位从无到有。2019年是竹山申报国家、省级文保单位工作的丰收年,竹坪乡高家花屋成功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洋烈士故居也成功进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高家花屋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竹山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入调查,“四普”工作成效初显。2023年11月启动竹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于今年8月底基本完成第二阶段的田野调查工作,共调查17个乡镇的276处文物点(其中复查258处、新发现18处),完成率100%,文物普查工作进度位于全市前列。按照“四普”工作方案,正在积极推进资料整理、图纸绘制、信息填报、数据复核等相关工作,为依法认定、登记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活化利用,锻造文化传承之魂
近年来,竹山县深入挖掘整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改造提升文物展陈,累计争取各级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先后完成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施洋烈士故居展览提升工程、张振武故居展示利用工程等多项大中型展示利用工程。2020年,县博物馆争取省级专项经费支持,对原有的竹山县历史文物陈列进行了改造提升,实现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全社会共享,县级博物馆一举跻身十堰市一流。同年,实施施洋烈士故居展览提升工程,采用展板、雕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陈列布展,一举将该故居打造成了鄂西北一处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自2018年实施维修保护工程,到2024年展示利用工程竣工,张振武故居从即将全部坍塌到基本恢复原貌、完成张振武生平事迹展陈工作,张振武故居成为故居类文保单位活化利用的样板。
竹山县现有2处革命烈士故居、4处革命烈士墓、5处革命旧址、3家革命烈士纪念馆。擂鼓镇自筹近千万元对擂鼓镇烟镇墩子村锣鼓洞战役牺牲的烈士墓进行了全面修缮,建成烈士陵园,并建成以纪念锣鼓洞战役为主题的革命英雄纪念馆,成为两竹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张振武故居、张振武墓、施洋烈士故居、许明清烈士墓、老庙烈士墓地、邬雅多烈士墓、官渡百里河中原突围绿池子会议旧址建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施洋烈士故居和许明清烈士纪念馆、张振武故居先后被命名为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履职尽责,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竹山县编制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2020—2035)》,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关于建立竹山县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明确县乡村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和“一处一策”(每一处文物点有因地制宜的长效保护策略和工作机制),督促3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明确落实、挂牌公示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日常文物安全管理人。做到将县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五纳入”(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年度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四防”(防火、防抢、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要求,确保文物安全。
免费开放,促进文化共享惠民
2017年,竹山县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竹山县博物馆新馆。自当年年底迁址新馆以来,县博物馆坚持节假日不休,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参观两个展厅(一楼900平方米临时展厅,二楼1000平方米竹山县历史文化展厅),并尽量为团体参观来访预约提供免费讲解。2024年春后,为进一步方便游客参观,县博物馆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往年每天白天开放的基础上,延长每天开放时间,增加夜晚开放时段。一楼临时展厅先后布置“东风劲拂四十年”竹山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盛世金秋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书画作品展、“镜头下的文化遗产”摄影展等十数个大型临时展览,加上二楼展厅的竹山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年均接待来自县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的参观团体近100个、观众8万多人次。
2022年,县博物馆启动线上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都能网上参观博物馆,获取文物、博物馆基本知识和专业资讯,共享文化遗产资源。
历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日期间,竹山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面向干部群众宣传、普及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干部职工到文保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厚植家国情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