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天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28 15:14:24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

——天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文/欧阳雅娴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一个个“红马甲”活跃在城乡各地,让文明在温馨的提醒声中传递;一幅幅公益广告分布在背街小巷,让文明入眼入脑入心;一个个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让文明的种子在市民心中发芽、开花、结果……

近年来,天门坚持不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创建为民 筑牢城市文明之基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迎着初冬的暖阳,漫步陆羽故园,市民们在公园里聊天、跳广场舞、孩子们嬉笑玩耍,“红马甲”不时劝导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呈现出一派幸福和谐的画面……说起变化,在后壕居住了十多年的杨先生侃侃而谈:“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人们素质也越来越高,心情也好了……”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以来,天门市树牢为民导向,将“创成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列入市第九次党代会工作目标,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市政协主席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市四大家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的创文指挥部。多次召开指挥长会议,出台《天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科学分解创建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领导包保、现场督查、定期调度、通报提醒、奖优罚劣等运行机制,构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创文办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以坚强的组织领导坚定市民创建信心。

为厚植文明理念,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让群众在提升素质和传播文明中增强创建信心。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编印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创文宣传折页、创文应知应会、创文倡议书(致市民的一封信),平台推送创文宣传片、创文短视频、创文曝光台、创文手机短信,广泛开展“理响天门”“书记说理”“道德讲堂”“模范典型宣讲”“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等活动,全域设置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天门文明20条等公益广告,推动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天门是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近年来,天门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以“讲、评、化、帮、乐”等形式,精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受众30万余人次,注册志愿者近20万人,组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3000多个,成立志愿服务先锋队8支,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四单”运行机制,举办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涌现出“爱心食堂”“惠民科普”等一批广受群众好评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分别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铜奖。

创建惠民 塑造城市文明之形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群众从创城中收获幸福,凝聚起推动全面振兴的奋进力量,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近几年城市面貌的变化是感受最深的,不论是居住环境、出行条件,还是生活水平、城市秩序、市民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变化。”谈起天门的变化,家住北湖大道的市民高先生赞不绝口。

为完善城市功能,天门市始终坚持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搞创建抓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建成各类功能场馆,有序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升级城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公共厕所、背街小巷,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污水处理扩容、水系连通工程、水气管网设置等民生项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制约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问题。自2023年以来,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14个,建设燃气管网38公里、供水管网105.3公里,新增停车位1142个、充电桩935个。

“大家把头盔戴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宁停一分钟,不抢一秒,大家行车一定要注意红绿灯。”……每天清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志愿者们便早早执勤于城区各大交通路口。为加强城市管理,天门市大力开展“五小”车辆整治,常态化整治乱停乱放、非机动车逆行、不戴头盔、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城区“五小”车辆上牌率达98%。大力开展地面油污专项整治,升级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12座,增设重点段面保洁员近百人,更新垃圾收集容器4000多个,取缔临街临路的二次污染垃圾集并点40多处,新增垃圾集并点管理员200多名。大力开展空中缆线、空中广告整治,迁改、捆扎空中缆线20多千米,完成360多个老旧小区的缆线改造工程,拆除楼顶广告120多处。大力开展市政基础设施专项整治,先后开展道路坑洼治理、人行道破损治理、雨污分流治理、易涝点治理、占道电杆治理、架空燃气管道治理等工作,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为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系统治水、精准治气、综合治土,国省考水质断面达标率100%,PM2.5年均浓度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深入开展增绿提质行动,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持续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组合拳”,先后开展50多期“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挂、伸店经营等行为持续进行曝光,通过“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形式,持续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维护城市美丽形象。

创建靠民 汇聚城市文明之力

文明,浸润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如今的天门,文明创建已内化为市民的行动自觉。天门儿女的内生动力被激发,主动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潮中,积极争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言行的践行者、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文明社会的守护者,同时享受文明城市带来的便捷和幸福。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干什么去?”“到社区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天门将每周五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如今,每到周五,天门市民都会主动到街头巷尾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天门市聚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目标,实现了城市形象转变、民生福祉改善、群众素养提升、发展动能集聚。

2023年以来,通过市委书记留言板、12345便民热线、“足印万户 情暖千家”活动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141条,问题办结率100%。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清单”作为创建的“责任清单”,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建议,精准对接需求,在此基础上,畅通民意诉求办理渠道,健全村社区梳理上报、乡镇街道分类汇总、牵头部门统一交办、职能部门主动领办的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文明创建成果。

围绕城市短板缺点、公共出行堵点、小区管理难点,众人来商量,大家齐想法,做到设施共建、活动共办、典型共评、小区共管、环境共护,全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创建共同体。2023年,省文明办、省住建厅联合组织的全省“五个一”评选活动揭晓,我市学府雍景湾小区、东方农贸市场等5个点位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五类评选均有点位入选的城市。组织各地修订完善“一约四会”,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九真镇子文村《“小积分”孕育“大文明”》入选湖北省农村“一约四会”典型案例。

为践行共同缔造,全城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全市机关干部积极参加“门前四包”、路段值守、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市民群众踊跃响应市委号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全市上下携手共创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

创建育民 锻造城市文明之魂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行走在天门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活动的身影,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天门的每一个角落,浸润着百姓生活。

一直以来,天门市强化思想引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十讲十进”,组织“理响天门”宣讲172场,推出微宣讲视频19期。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通过形式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细胞创建,以点带面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提升、遍地开花。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文明单位7个、全国文明家庭2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天门楷模、天门好人等模范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全市获评中国好人6人1集体、荆楚楷模17名、湖北好人12人1集体、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4名,评选天门道德模范59名、天门好人125名、新时代好少年90名。

内外兼修 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docx

同时,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行动,常态化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行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训、扬家风”活动,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敢为人先、敢闯天下、诚实守信、开放包容的“天门精神”,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家园。通过“文明创建+”载体,先后在精神文明报、人民网、央广网、湖北文明网等省级以上媒体集中报道经验成果150余次,天门的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激发了市民把精神动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卫生变好了,交通秩序更好了,市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市民肖先生说。

三届文明创建,十年风雨历程。

当前,天门市已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文明创建,正用一条条“蝶变”的新丝线,牵起群众的美好愿望,转化为大家奋斗的共识。

来源:《楚天声屏报天门周刊》

责任编辑:肖又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