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耿硕、刘钦)近年来,大悟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通过多项举措,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将其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进一步保护、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11月21日,孝感非遗宣传片拍摄组走进大悟县,用镜头聚焦当地两项省级非遗——钢镰大鼓与大悟织锦带的传承与发展,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在大悟县高铁经济试验区新河村,钢镰大鼓传承人张友猛正以两片月牙形钢镰和一架七寸小鼓,轻装上阵,唱词节奏明快,韵律动人。张友猛在传承与创新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地将方针政策、经典历史故事、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唱词中,使得这一古老艺术既有深厚的历史韵味,又散发着时代气息。
钢镰大鼓作为大悟县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以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而在大悟县新城镇金岭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悟织锦带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登梅与她的妹妹正在用彩色丝线手工编织着各式各样花纹的带子,手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大悟县文化部门将进一步健全细化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好各文化场馆阵地作用,开展好各类非遗项目的展演展示活动,发现并培养对皮影艺术有热情、有潜力的新一代传承人,打造大悟非遗文化品牌。目前,大悟县拥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8项、县级4项。县文化馆副馆长梁鹏程说:“我们通过广泛开展田野调查挖掘非遗资源,扩充非遗项目库;不断丰富传承内容、提升质量,对非遗项目提档升级;通过定期考核、抽查、培训完善传承人管理体系;在非遗+的探索模式中,我们推动非遗文旅融合、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持续扩大大悟非遗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