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荆州区:钱家湾紫荆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27 17:36:11

图片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巍薇 黄思明 李弢 刘秋娥)初冬的荆州区川店镇紫荆村,秋色尚未褪去,村庄内一座小型微动力装置稳定运行,生活污水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净水注入附近河塘。塘内绿意盈盈,紫色的兰花草和粉黄的美人蕉点缀水面,宛如片片生态绿洲,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水岸活动新空间。

图片

过去,这里污染严重,河道淤堵严重,水流不畅。近年来,荆州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提质工作,紫荆村作为首批扩面试点地区,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旅产业和林业经济,一幅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紫荆村也因此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称号。

治水为本环境美

“小小的湿地公园里,大有乾坤。”荆州区川店镇党委副书记任恒指着公园里的河塘说,连着小型微动力装置的湿地公园,共有8个大水塘,水顺流而下,逐级沉淀,一湾清水汇入水库,这是村里开展水环境治理的“代表作”。

  治水,是紫荆村发展的“先手棋”。钱家湾河流域紫荆片区是四湖片区二级流域,全域流经紫荆村,是钱家湾河的上游,最高海拔72米,与长湖落差30米,被当地居民称为“悬”在长湖“头顶”的河流。

  针对丘陵型小流域地势起伏大、沟壑交错、居民聚集等特点,着力打造“五区同治 三生融合”样本,紫荆片区将小流域区域划分为生态缓冲区、农业生产区、农村生活区、发展引导区、文物保护区等5个功能区,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以“产业强村 富美紫荆”为目标,以山水项目、亮点路段环境整治项目、人工湿地环湖公园项目和园区基础配套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启水环境治理之路——

  对流域内2座水库,回收水库产权,治理水域河道岸线,建设湖滨缓冲带,形成涵养林及自然水系地表径流、入湖水体过滤带,通过生态净化和修复,实现水质净化;

  对流域内“四渠七河”,发动群众开展清渠洁岸行动,清理15.8千米河渠,保持水系畅通;结合山水项目,建设生态河道,拦截农业面源污染。

  对生活污水,加大收集力度,建设4处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完成包含8个净化塘的人工湿地建设,发挥生态缓冲功能,促进北水河、紫荆河监测段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

  水环境之治,带来村庄环境之变。从水系治理转入水岸治理、村庄治理,紫荆村正在谋划429省道1.2千米居民集中居住区环境整治项目,申报包含村庄绿化亮化在内的乡村振兴项目,让小村庄美起来、亮起来。

顺势转型产业兴

紫荆工业园内,湖北锦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加紧赶制订单。

  “接到了湖北雅斯、好邻居等一批本地和周边商超的订单,生意更红火了!”望着机器运转不休的场面,公司法人代表王山洪乐得合不拢嘴。

  紫荆工业园已有45年历史,这些年,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紫荆村顺势对工业园区开展治理,以企业提升促进产业转型。紫荆村党委书记刘昌友介绍,从去年底开始,村镇两级工作人员对工业园区开展走访,形成“一企一策”整改方案,根据产业规划,结合产业前景、环保要求和运营状况,对园区19家企业实行“6关、9改、2搬、1转、1停”转型发展。

  就在此时,王山洪对企业内进行了厂区内环境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投资百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让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吨/天,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拥有自有污水处理站的豆制品食品企业。今年,他又投资200万元,新上自动化磨浆、烧浆和豆腐成形系统,自动化率达到60%以上,让企业从“豆制品小作坊”迈向现代化的新工厂。

  “改造后,企业一年销售量增加10%。”王山洪说,升级后的企业得到供应商认可,市场已拓展到襄阳等地,每年总销售额近2000万元。

  转型的东风吹遍工业园,龙创、融航等机械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鼎升容器、荆奇装饰、紫荆生物等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紫荆片区企业总产值已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8%。

  生态优势,累积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底气。

  沿河向前,良田成片、瓜果飘香,池塘清澈,一步一景,喵象农场、金家窑驿等生态资源为切入点的农文旅项目游客盈门。

  多年前,紫荆村便开始探索生态治理和农旅融合,按“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田间亲子游区域性品牌,加大喵象农场周边农田土地流转,让农场扩规至1000亩,支持农场丰富游玩项目。镇村两级还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差异化农旅项目建设投入,形成农旅项目“连续剧”。

就近就业百姓富

 “以前,我在家里种水稻和油菜,每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当上了“两栖型”农民,既种田又务工,一年多挣三四万,不仅换了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小流域综合治理之后,紫荆村11组村民王亚君笑着说。

  谈及这些年的转变,王亚君说,原先为了家庭增收,她和家人辗转珠海、天津四处打工,现在农闲时,她在家门口的湖北丰之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班,丈夫和同伴一起运货跑车,农忙时,一起在家打理水稻和虾田,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紫荆村“农业、林业品牌化+就地就业”模式推广。

  小流域治理之后,乐客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转型,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助力打响“纪山米”“香樟鸡”等优质品牌,以产业提升促进岗位扩容,不少村民就近就业。

  同时,依托现有林地资源,紫荆片区引进金边黄杨、红叶石楠等优质品种,逐步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木品牌。在此基础上,以合作社为主导,引导村民加入,打造精品苗木基地。

  “村里邀请青年技术员对村民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村民分类管理苗木,提升了苗木生长速度。”村民任从权说,加入合作社之后,学到了很多专业种植知识,苗木销量也上去了。

  今年,紫荆村里不少合作社开始运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全村苗木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带动居民增收。

“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场因生态治理而开始的美丽嬗变,正在这个恬淡静谧的村庄上演,“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好乡村新图景悄然绘就。

责任编辑:王思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