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梅鱼面很念旧 不舍手工擀,留住乡里味
湖北日报 2024-11-27 11:32:10

正在精心制作鱼面的黄梅女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曹雯 通讯员 吴慕枫

11月22日凌晨5点,从大源湖捕捞来的第一批鲜鱼,送进黄梅戏牌农业科技公司。

杀鱼、剔骨、和粉、制面、清蒸……在氤氲缭绕的雾气中,一张张鱼面新鲜出锅。经过烘干、晾晒、切丝后,被放入印有黄梅戏元素的包装袋内,进入城区“戏牌鱼面”旗舰店售卖。

“春节前几个月,是鱼面生产的旺季。工厂一天最多生产上千斤,订单排到了年前。”黄梅戏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红娟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50岁的她,头发利落地扎起,身上有股清秀气,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梅人,黎红娟从小吃鱼面长大,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戏牌鱼面公司负责人黎红娟正在整理展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黄梅南临龙感湖、长江,水产品众多,尤以鱼面最为有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4年,还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哩!”谈起家乡土特产,她滔滔不绝。

鱼面以鲜鱼、苕粉、食盐为主要原料,口感爽滑弹润、营养美味,当地家家户户都在吃,但对外地人来说却是一款小众产品。

为此,黎红娟决定做点什么。2013年,她开始试着收购加工好的鱼面集中售卖,一年能卖个接近两千斤鱼面。

很快,她发现,在黄梅,鱼面虽然几乎家家都在做,质量却参差不齐,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要做就做最好的鱼面,把家乡优质特产打出去!”怀揣着对家乡特产的信心,黎红娟拿出做生意攒下的所有积蓄,还找朋友借了几十万,投资近200万建起一座工厂,注册“戏牌”品牌。“黄梅是戏曲之乡,我们要通过特产讲好黄梅故事、宣传推介家乡文化。”她的眼神闪烁着光芒。

保证黄梅鱼面的味道纯正,公司在保留手工擀制的特色基础上,进行工厂化生产。黎红娟特意把镇里有手艺的老师傅们都“搜罗”过来,不断摸索鱼面制作工艺与标准,探索出美味的秘诀——

选用本地新鲜青鱼、草鱼、白心苕;

鱼面用手工快速擀成直径60公分、厚薄均匀的面饼;

水分晾晒到14%以内,才入盒包装;

1斤鱼肉配8两红薯粉,捣碎后均匀搅拌……

戏牌鱼面公司负责人黎红娟正在整理展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从小作坊到标准化工厂,鱼面品质越来越高。如今,公司生产的以“戏牌鱼面”“下新黎娘鱼面”为主导的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此外,公司还与黄梅县市场监管局联合编写了黄梅鱼面的省级地方标准。戏牌鱼面连续多年参加武汉农博会,下个月还将亮相广交会。

质量上来了,销量如何跟上?

两年前,黎红娟做起了短视频和电商,化身乡村主播,介绍鱼面的起源、带着网友“解锁”鱼面新潮吃法。“想让鱼面这样的小众产品走得更远,必须做好营销推广,拓展线上销路。”她说。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