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的 深度融合与创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26 16:15:16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的

深度融合与创新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吴小芳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的结合方式、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为培养新时代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思政课资源开发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思政课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思政课资源开发中的优势与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吸引力,助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政课 资源开发


一、引言

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关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新机遇与新途径,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时效性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思政课资源开发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当前思政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信息技术在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形式

1.、多媒体资源整合

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具象化。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直观感受时代背景与革命精神;运用动画形式讲解哲学原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复杂概念。

2.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搭建思政课专属网络教学平台,如在线课程网站、学习 APP 等。教师可在平台上上传教学课件、拓展阅读资料、布置作业与测试,学生则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参与讨论、提交作业,实现教学的便捷性与互动性。

3.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借助 VR 和 AR 技术创设沉浸式思政学习场景。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环境,或者模拟参与重大政治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认知。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结合的重要意义

1.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思政课资源的时空限制,能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筛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无论是国内外时事热点、经典文献,还是先进人物事迹等都能及时纳入教学范畴,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新颖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思政课枯燥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展示、互动平台交流、沉浸式体验等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3.促进教学个性化

网络教学平台可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与数据,教师据此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政学习要求。

以下是一个小学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料开发利用案例:

案例主题:“我的家乡——文化传承小使者”

实施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资料开发过程:

信息技术资料收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家乡的历史古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例如,学生们搜索到本地古老寺庙的图片、家乡春节舞龙舞狮的视频片段等。

思政课资料整合:结合思政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内容,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如从家乡古建筑的历史中挖掘古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从传统节日习俗里提炼出对家庭、家族和民族的热爱之情等元素。

教学活动设计:

制作电子手抄报:学生运用图文编辑软件(如 WPS 文字),将收集整理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手抄报,在手报中阐述家乡文化的特色与价值,传播积极的思政理念,如尊重传统、热爱家乡。

录制文化讲解小视频:学生分组利用视频录制软件(如剪映),录制介绍家乡文化的小视频。在录制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组织语言,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家乡文化内涵,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对思政课内容的领悟,如团队协作、文化自信等。通过班级内部展示与分享这些小视频,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传播范围。

效果评估:

学生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如信息搜索、图文与视频编辑等技能。

从思政教育角度看,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有显著提升,在日常行为和思想表达中,能更多地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四、面临的挑战

1.信息筛选与甄别难度大

网络信息繁杂,其中不乏虚假、不良信息。在开发思政课资源时,教师需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甄别,以确保引入课堂的信息真实、准确且符合思政教育导向。

2.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高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有限,在运用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VR/AR 技术操作等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思政课中的有效应用。

3.过度依赖技术导致教育本质偏离

若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炫酷形式,可能会忽视思政课的教育本质与内涵,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无法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五、应对策略

1.建立信息筛选机制

学校或教育部门应组织专业团队,制定思政课网络信息筛选标准与流程,建立资源库,对优质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教师获取与使用,同时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其甄别信息能力。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定期开展针对思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涵盖基础软件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新兴技术体验等,提升教师技术应用水平,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

3.坚持技术与教育内容相统一

在思政课教学中,始终以教育内容为核心,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合理选择技术应用形式,注重在技术应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政内涵,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六、结论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思政课资源的形式与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吸引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平台,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资源开发利用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应对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能够使思政课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责任编辑:张九冬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