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日,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重要成果《湖北省地震构造特征》《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实践》《湖北省历史地震续考与震例简析》,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系统梳理湖北省历史地震事件、地震致灾危险性和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分布,给出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
《湖北省地震构造特征》全书共34.3万字。该书《序言》写道: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湖北省跨越了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为界,北侧为秦岭褶皱系,南侧为扬子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是中央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属于强烈变形构造单元,而扬子准地台则属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湖北省内发育60多条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裂,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组,包括襄樊—广济断裂带、郯庐断裂南段、青峰断裂、安康—房县断裂、麻城—团风断裂、沙湖—湘阴断裂和黔江断裂等,这些断裂控制了湖北省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
近20年以来,湖北省地震局及相关单位在本区开展了大量地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地质成果。借助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开展,研究组完成了《湖北省地震构造图(1:25万)》的编制。
《湖北省地震构造特征》一书汇集了湖北省最新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能为湖北省的地震风险评估和地震应急准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湖北省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实践》全书24.7万字。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开展以来调查并鉴别了全省67条断裂,厘定了32个潜在震源区,复核了40个历史中强震资料,夯实了全省地震风险评估与调查的基础。该书系统梳理了第一次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的工作成果,将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精华集结成册。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湖北省地震风险普查结果,从地质学、地震工程学、社会经济学等学科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基础数据收集、地震危险性分析、房屋抗震设防现状调查、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和区划等。
《湖北省历史地震续考与震例简析》全书24.7万字。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全面的续考和震例简析。编著者搜集了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大量史料、实地考察报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历史上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逐一考证与分析。在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烈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按时间顺序统一编年,所考证的地震自公元前143年至公元2019年,共收录地震38个,其中地震通考16条,重要地震续考3条,典型震例简析19条。书中地震史料均据原文摘录,保持本来面目。同时,对史料进行了反复辨析,力求准确还原每一次地震发生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地质构造背景等。
有关专家认为,该书对湖北省及邻区一些历史地震进行了史料挖掘、考证、分析,探讨了一些历史地震的震级、宏观震中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历史发震构造分析。历史地震是指依据史料记载地震灾害信息确定的地震事件。通过纪年、地名的考证,并根据灾情厘定地震烈度、圈定影响范围,评定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等现代地震参数,是历史地震续考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目的。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资料的续考和分析工作,进一步丰富了省域破坏性地震事件目录,为湖北省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环境分析增添了新的基础依据。
该成果体现了对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的最新认识,可以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为地方政府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杨勇、章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