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楚辞流传,聚散民间 ——秭归第二届“楚辞群英会”隆重举行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25 12:27:5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仕伟)11月22日,湖北秭归在屈原祠隆重举办屈原故里第二届“楚辞群英会”,来自社会各界的150多名楚辞爱好者汇聚在高峡平湖之畔,以星火之势传诵楚辞风韵于民间,让屈原文化永续长存,让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不息,更让中华文明根基历久弥坚。

11月22日,屈原故里第二届“楚辞群英会”活动现场。11月22日,屈原故里第二届“楚辞群英会”活动现场。

楚辞起于毫墨,盛于民间。先秦时期,伴随《诗经》热的衰落,楚辞楚赋等文学形式崛起,我国诗歌创作也由民间集体创作转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但楚辞的兴盛流传仍在历代民间口耳传诵,历代文人学者几乎无不读《楚辞》,传承不断,影响深远。秭归第二届“楚辞群英会”聚集的150余名选手,有中学教师、医生、企业职工......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颂着楚辞风韵。活动现场,五位来自企业的职员,身着华衣锦帔柔声背诵《楚辞》,吸引了众多目光;面对考官的提问,来自县中医院的医生对答如流;55岁的老师屈晓敏表示自己背诵楚辞已有4年,《离骚》等篇章都能全文背诵。以赛为媒,以文会友。一次比赛将众多民间爱好者聚集一堂,传楚韵文脉,承屈子遗风。赛后众人散去,便将楚辞传承散布于各自生活之中。聚散之间,化作点点星火散于民间文化旷野各处。

楚辞传盛民间,化于民族精神之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蕴含着大量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包含着百姓日用而不自觉的丰富价值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秭归县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通过楚辞竞赛、田园诗会、橙园诗会等活动,将楚辞文化传承融入群众生活场景,增进大众对楚辞文化的了解;通过持续集中举办端午节等节日庆典,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向全国传播以《楚辞》为代表的屈原文化,将爱国、为民的文化精神散于全国各地,化于民族精神当中;借助举办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等重要契机,向全世界展示屈原文化与其蕴含的独特中华民族精神。

楚辞融于民族精神当中,温养中华文明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具体要求。标识体系是中华文明根基的重要部分,不仅包含有形的文化遗产,也包含无形的精神与价值认同。《楚辞》传递的爱国、为民等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鲜明的特征;楚辞代表作《离骚》的作者屈原,不仅是公认的爱国诗人,也因其文学贡献与高尚的爱国情操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因屈原而不断发展的端午祭等非遗民俗也无一不是中华文化鲜明的标识。秭归通过举办楚辞竞赛,将众多的楚辞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相互比拼研讨,不仅能促进众人对楚辞文化的理解,也能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并参与到传承学习楚辞中来;赛后,大家散布开来,星罗棋布的爱好者,将不断在全社会各个地方传播楚辞文化,形成中华文明独特的标识,不断温养中华文明根基。

聚散之间,楚辞文化广传民间,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不断扎根,中华文明的根基也在这竞赛的聚散中受到持续温养。

责任编辑:郝明曦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