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画家秦岭
画家简介: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土家墨韵
2020年,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秦岭,被雄奇秀丽的恩施吸引,不顾舟车劳顿,全身心投入创作。2023年,秦岭出版《土家墨韵》作品集。恩施的青绿山水,在辛勤的画家笔下,成为现代城市所渴求的水墨丘壑,心灵山水。
2024年的深秋,秦岭再一次来到恩施州,辗转于鹤峰、利川等地,以画笔捕捉层林尽染的山川美景。
《峡谷烟云》139 x 68cm2022年秦岭作品
现代探索
英国现代形式主义美学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的观念,代表了现代西方艺术视角,对绘画本体的精炼概括。进入东方的解读情境,现当代中国画界,也可将“有意味的形式”,视为“笔墨气韵”。“笔墨”为“形式”,“气韵”为“意味”。从这个角度出发,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体验是相通的。
《朝东岩》68x 45cm 2022年 秦岭作品
在我国,自清末至五四运动始,许多由传统笔墨而入现代形式的画家们,就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时空之中,探索着笔墨艺术的新语境。即使进入21世纪20年代,这种探索的过程依然没有完成,也暂不会结束。
《万壑争奇》68 x 139cm 2022年 秦岭作品
现当代的中国画艺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创立一种独具识别性的符号样式,既源自于传统,又涵纳笔墨形式的现代变革,展示精神领域的深刻变化,是当代国画大家的使命与追求。
画家秦岭,正是跋涉在这沧桑大道上的画家之一。
《山之舞》68x 139cm 2022年秦岭作品
写意青绿
作品的颜色是给予观众的第一印象。
唐代画家张璪曾提出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秦岭谈及对这句画论的理解,其笔墨的用色,“师造化”,是尊重自然的本来原貌,“得心源”,是画家在自然中的所悟所感。画山水既要科学求实,探究结构,也要在意境上超越客体。尊重自然,秦岭便在笔墨中顺应了恩施的青绿之色;思考自然,他的笔墨探索在恩施也进入了新的成长期。
在中国美术史上,青绿山水是我国自隋代以来就开始发展的山水图式。也经历了从唐宋的辉煌至明清的黯淡再到现代复兴的历程。
《翠谷》89 x 178cm 2022年
秦岭作品
秦岭表示:“从技法上来说,目前,我尝试的笔法暂属于小写意青绿的范畴。青绿色是恩施的强烈颜色,未被破坏过的生态,也非常符合我国古代青绿山水的那种明亮生机的气质。当代的审美更为多元,无论是无色的水墨,还是青绿的彩墨,都具有无限可能的笔墨形式的探索潜力。形式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拿笔的画家是否具有人文意识,时代情怀。当然了,如何在当代,重新演绎传统青绿的抽象笔墨语言,这也是我思考的方向。”
草皮点掇皴
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千百年以来,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
在古代,每个山水大家几乎都有自己的独门皴法,并成其为画面特征。比如由五代画僧巨然而起的披麻皴;宋代米芾、米有仁父子善用米点皴;元代画家王蒙善用牛毛皴、卷云皴、鬼面皴等。无论在哪个时代,画家如果能开创一种皴法,都是异常难得的。
恩施山水雄奇又秀丽,既刚且柔,且气候湿润,不似北方的山那样干燥。根据多年的绘画经验,秦岭总结了一个自己用起来还比较满意的皴法,称之为草皮点掇法,用来表现恩施山体的结构,山势厚重的起伏,以及光影中山色的变化。通过运用点掇皴及色破墨法,对山中雨后的景色表现,及侧锋的墨韵,都有较好的效果。
《八百里清江源》45 x 68cm 2020年秦岭作品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提出的品画六法之首。唐末,荆浩《画山水录》中进一步阐释了“气韵”:“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画家以高超的笔墨技巧,捕捉山水的神韵气息,将之再现于笔端,绝非一日之功。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也始终是秦岭在画面中追求的意境。气韵生动也是作画之人内在能量的流动,是画家的心灵在山水镜像中的投射。对于山水的观照,画家由写生开始,才能从形似走向形神兼备,继而超越于具体的形式,在笔墨中找到与自然及生命的共鸣,从自然对“我”的能量给予,逐渐变成“我”对自然的精神塑造,完成个体对自然的独特心灵诠释。
《巴东沿渡河》68 x 45cm 2019年秦岭作品
为了捕捉这份不易的“气韵生动”,秦岭践行着我国古代几百年来,画家们一直遵循着的传统:写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每一个不同季节的山色、树石、水声、鸟鸣。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跋涉在真实的山水之中,以笔墨捕捉他心中最美的恩施山水。
《群山苍翠》68 x 139cm 2022年秦岭作品
恩施意象
美学脱胎于哲学。而艺术所根植的哲学,则奠定了艺术的根基。
比如南北朝时期,敦煌洞窟的塑像壁画,来自于藏传佛教哲学世俗化、大众化历程的思想形态;隋唐北宋青绿山水的工致与华丽,有着儒家学说的谨严与礼制;元代倪瓒、黄公望的山水,有着老庄学说的深厚渊源;晚明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北宗论,其哲学基础则来自于王阳明的心学与禅宗;到了21世纪,现代艺术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则与康德的先验主义、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密不可分。
《烟雨山谷》139 x 68cm 2019年秦岭作品
哲学是艺术思潮的源头,思潮则是艺术表现形式的内驱力。中国传统艺术深耕的哲学基础,在历朝历代儒、释、道学说的交汇、融合中,已经极为成熟、完备。然而,在我国历史研究与哲学流派很少涉足的一处秘境中,竟然还有很大的一块探索空间,那就是上古时期的神话意识。而且,恩施所在的武陵山脉,即《山海经》中的大巴山脉,很有可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秦岭对恩施的印象深刻。他认为,恩施山水的原始气质与意象是一块宝藏。恩施现在所拥有的人文元素与自然元素也是非常独特的。人文方面,有母系氏族时期的盐水女神,也有白虎守护神廪君,少数民族的风情元素,以及大气磅礴的宇宙观、洪荒意识;自然元素则有极具张力的烟云,飞瀑、山势,这些都非常吸引他,想去探寻它的意象与象外之意。
《椒园古寨》139 x 68cm 2020年秦岭作品
《巴东女儿谷》45 x 68cm 2019年秦岭作品
当一位画家进入全新的山水的语境,不仅需要观照山水,澄怀味象,同时也需要去探究山水背后的哲学土壤与神话传说,为自己的艺术形式的蜕变与升华,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从而完成独特的艺术范式。
《巫峡云山》45 x 68cm 2021年秦岭作品
《峡谷云起》45 x 68cm 2021年秦岭作品
《屏山峡谷烟云起》68 x 139cm 2020年秦岭作品
《春泉流翠》45 x 68cm 2019年秦岭作品
《春山苍翠满院香》68 x 68cm 2022年秦岭作品
秦岭表示,作为当代的山水画家,恩施山水为其创作提供了绝佳的自然观照。去表现恩施的山水,展现它的气韵与神采,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他的一种荣幸。在未来几年,他将长期呆在恩施,去亲近自然,发现自然,表现自然。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苏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