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州区:守护非遗之光 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彩重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15 16:48:41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汪燕 苏虹)近日,黄州区传统技艺《黄州滚龙》《黄州鱼丸制作技艺》、传统美术《黄州糖画》以及传统医药《潘氏中医外治法》成功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州鱼丸,又名鱼圆子,以其弹牙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而著称。苏轼《初到黄州》中曾语“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黄州也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成为了鱼丸的主要制作和消费地区。

黄州糖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在石板上挥洒自如,快速绘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观之如赏画,食之有滋味,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潘氏中医外治,历经四代人的精心传承与不断创新,潘氏中医外治已发展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治疗体系,深受患者信赖。

而黄州滚龙灯,源自唐朝,如今在黄州焕发新生,138个村(社区)共有49条龙灯。黄州滚龙最长可达163节,舞动时的场面蔚为壮观。黄州舞龙的传承主要遍布在黄州的各乡镇村落,作为一种深植于历史传统且富含文化特色的民间活动,其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0人参与传承。

村民李修说:“我今年已经77岁了,从我小时候看着老一辈玩灯,我们就跟着跑 跟着玩,传承到现在,我们再往下传,为了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黄州区积极落实国家非遗保护要求,始终坚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利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让非遗在保护中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黄州非遗剪纸的传承人宋武,为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剪纸技艺,从事30多年的他,积极开展送非遗文化进学校进社区,并先后担任市明珠学校、东坡学校等专业剪纸老师。

剪纸传承人宋武说:“在剪纸的授课教程中,我们经常做趣味的剪纸,让孩子在乐趣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作为传承人,我希望能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让我们剪纸更加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同样,作为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今年62岁的胡友恒经常参与社会各种团体活动,在“烙铁画”中传承非遗艺术。

烙画传承人胡友恒说:“我们非遗传承技艺要多走进乡村,多走进基层,把文化传到基层,传到乡村每一个角落,这样的文化可以最好地传承。”

为培养非遗爱好者和传承人,确保民间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黄州区常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牌子锣、黄州民间绘画、黄州剪纸、苏东坡的传说、采莲船等多种非遗项目已深入中小学校园,设立了传承基地,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传承、有弘扬。

据了解,目前,黄州非遗项目总数已达28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12项、区级14项,彰显了黄州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责任编辑:余红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