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守护文化生态 打造大美土家——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宜昌片区建设实录
湖北日报 2024-11-14 15:36:3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冯汉斌 通讯员 卢丹

 

       这个金秋,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宜昌电影纪录片《武陵土家》获得“金海鸥”奖提名,并被《“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武陵土家》观照的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是一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形态地区,经原文化部2014年8月批复设立、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9月批准建设,被确立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迄今已按总体规划建设六年,成效蔚然。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地处鄂西南群山一角的长阳,山势雄浑,水光潋滟,堪为一块丰腴与奇幻之地,更是一片文化厚重的巴方胜国。长阳文化何在?它在近二十万年前“长阳人”的筚路蓝缕里,也在廪君和盐水神女的相爱相杀里;在武落钟离山的博大雄健里,也在香炉坪遗址的历史密码里;在南曲繁复清雅的韵味里,也在撒叶儿嗬载歌载舞的鼓点里。天高地迥的五峰,曾是容美土司的核心区域,也是非遗文化的富集区。它有风景如画的柴埠溪大峡谷,也有雄伟珍奇的华中第二峰白溢寨。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茶叶之乡,也是浩如烟海的山歌之县。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均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自创建以来,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立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贯彻“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强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各项措施,在区域性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书写了民族团结奋进新的篇章。

 

             根植土壤  民族文化斑斓多姿

 

       长阳、五峰曾是容美土司疆域属地,至今还有“汉土界碑”遗址留存。因其相对闭塞的交通条件、相对封闭的区划管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既丰富又极富土家民族地域特色。2002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幕,“土家族撒叶儿嗬”“南曲”“打溜子”“廪君传说”“土家告祖礼仪”等一个个非遗瑰宝被掀开面纱,让拾宝人(非遗工作者)喜不自禁。经过20余年不懈努力,两自治县建立了完备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级7项、省级20项、市级43项、县级180项,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6人(其中国家级8人、省级46人、市级173人),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相比其他非自治县更胜一筹。

       在民族民间文化土壤培植上,两自治县涌现了刘光菊、郑兵这样的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使者。长阳资丘镇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义无反顾守“非遗薪火”,大胆创新传“民族文化”,主导打造的文化生态保护活动品牌——“资丘民族文化节”迄今已举办48届。她还带动老艺人传帮带,全镇先后发展各类民族民间艺人4000多名、民族文化“小传人”7000多名,成立民间艺术团67支,先后30余次带领资丘非遗项目对外交流展演展示,让土家民族文化走出武陵山区,走向全国。五峰仁和坪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郑兵把“土家族打溜子”推向全国作为毕生追求,30余年如一日走村入户开展田野调查、收集曲谱,长期跟踪打溜子项目传承,其探索推广的“1136传承模式”,打开了五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山门。在无数个刘光菊、郑兵的努力下,长阳、五峰两自治县各民族民众参与非遗保护积极性高,常态化传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积极参与清江流域撒叶儿嗬邀请赛、南曲大师晋级赛、茶山女儿会等活动,不断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氛围推向高潮。

 

           数字赋能  非遗技艺焕新绽放

 

     “这么近距离感受土家族民族文化,太震撼了!”武汉游客王先生参观完长阳非遗馆感叹道。长阳非遗馆2022年建成开放,除了图文、场景等静态展览,还通过数字化技术设有土家族服饰体验区、西兰卡普互动区、土家族撒叶儿嗬3D动画教学等体验项目,让参观者意趣盎然。截至目前,已吸引超过9万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创新,长阳、五峰对如何推动非遗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了统一答案——非遗数字化。通过人才、硬件、软件三方发力,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传播,让非遗“活”起来, 更“潮”起来。在长阳,“民俗馆基地直播+分销商引流+万人卖货”模式横空出世,实现含非遗产品在内的农特产品年综合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全国畅销的“清江椪柑”印上了二维码,扫码听歌,让土家山歌通过物流传唱到千家万户;土家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平台在万众期待中亮相,让民族文化可触可及。在五峰,数字化一体机平台覆盖八个乡镇,市民“扫码享非遗”体验;建成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含非遗工坊),常年对外开放;传统技艺类项目萝卜糕制作技艺、土家麻糖制作技艺、五峰精细竹编制作技艺等借助网络平台开起了非遗购物节,让非遗产品走向千家万户;非遗公众号平台稳定更新,非遗资讯、线上展演“一触即达”。目前,两自治县在数字媒介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数字媒介助力非遗传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正加快探索、转化步伐,致力土家族古老非遗技艺持续焕发活力、绽放光彩。

 

             生态为本  非遗经济风生水起

 

        一县之美,生态为本。长阳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长阳也是全国高山蔬菜之乡、中国药用木瓜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栀子花之乡。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长阳聚焦蔬菜(魔芋)、道地药材、优质粮油、茶叶、现代种业、柑橘、畜禽水产等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中,长阳以非遗传统技艺为根基,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技艺创新+民族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盈利、非遗激活、生态发展的良好效果。非遗代表性项目魔芋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平经营的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比2018年的3亿元增长60%,母子公司合并纳税2277万元,出口占比38%。该产业带动了长阳95%以上的农户增收和城镇478人的就业。公司生产技术经过多年持续改造,现可年产1.5 万吨魔芋健康休闲食品、1.5万吨魔芋清水食材,生产加工的各类魔芋制品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魔芋食品系列生产的厂家。现拥有有效专利22项。

       五峰、长阳两县立足适宜茶产业的优越生态环境,积极谋划,探索非遗与茶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是以茶为媒,促进民族之间交流、交往和交融。宜昌市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部分毛茶产于长阳、五峰,销往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二是以茶兴业,“非遗+”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长盛川青砖茶在鄂西南武陵山区大力发展茶产业,建设1.5万亩欧盟标准生态示范基地,带动26个乡镇131个村31.2万亩茶园10万余农户亩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含五峰6个乡镇38个村、长阳3个乡6个村镇、恩施州5个乡镇,五峰成立有五峰鑫鼎长盛川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茶产业助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三是以茶净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标准规范,坚持绿色生态可循环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两不用”,建设了1.5万亩欧盟标准生态示范基地,为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卓出贡献。

       目前,两县申报采花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宜红茶制作技艺、长阳清江土家罐罐茶泡制技艺成为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成了金翔毛尖、香水茶业、白溢春茶业等9家非遗制茶工坊,两县共有200多家茶厂带动近千名贫困户就业增收。五峰积极投身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制定了《五峰茶产业链五年发展规划》《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实施方案》《万里茶道五峰段保护条例》(草案),为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五峰精制茶厂板箱车间及原宜红茶擀茶车间等980米建筑,按整旧如旧原则,改造为非遗传承展示馆,与宜红茶博物馆、技艺类非遗工作室形成一体化文化产业园区,成为集中展示万里茶道五峰段和宜红茶文化底蕴的非遗融创空间;五峰青岗岭万亩茶园筹建“云上五峰、茶香天下”4A级风景区,承办中国茶旅大会和世界茶企经贸洽谈会,渔洋关镇被授予“世界茶旅古镇”,茶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打造已取得显效。汉阳桥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点预备名录。2023年,五峰全县种植面积达22.22万亩,采摘面积19.83万亩,茶叶产量2.93万吨,茶叶产值12.23亿元。长阳已经成为宜昌茶叶出口第一大县、湖北省第二大出口创汇县,涌现出了三品源清江富硒茶、廪君牌清江宜红、百岛牌清江玉叶、老雾冲有机茶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清江茶叶品牌,茶叶已成为全县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非遗助力  文旅产业出圈出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于同一年(2016年)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长阳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清江画廊),4A级景区2家(清江方山、卓尔木桥溪景区),3A级景区4家(中武当天柱山、麻池古寨、向王寨、鲟龙生态园),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清舍)。2023年旅游接待人次121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87%、51.71%,正致力打造清江土家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构建新县城+柴埠溪+国家地质公园,老县城+后河+独岭国际滑雪场全域旅游格局的同时,推广万里茶道“茶颜观色”之旅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带动旅游产业加速发展。“云上五峰、自在土家”旅游IP深入人心,避暑游、研学游、康养游、冰雪游人气火爆,精品民宿渐成规规模,五峰入选2023湖北自驾目的地100推荐榜单,柴埠溪大峡谷获省级水利风景区授牌。2023年五峰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45%。

       五峰围绕柴埠溪4A级旅游景区,尝试“非遗+旅游”全面融合,选派南曲、土家族打溜子、星岩坪山歌、长乐坪民间故事、五峰精细竹编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或常年进驻景区,或利用长假小长假组建非遗志愿者加强小分队深入景区,提供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服务,助力景区人气指数提升。建成五峰长乐十碗、古树山庄、青岗岭生态农庄、清水湾龙窑宴、骏王大酒店、五峰国际大酒店等非遗特色体验餐厅,开展土家美食系列研讨,为游客塑造更好的土家美食体验。

       长阳、五峰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南曲、长阳山歌、五峰星岩坪山歌、土家族打溜子、西兰卡普编织技艺……两地百余位身怀绝技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当起了景区“代言人”,成为旅游市场叫好又卖座的金字招牌。长阳看准非遗产业市场潜力,融合原生态山歌、南曲、哭嫁等16项非遗,投资1200万元的清江流域首部室内土家民俗情景歌舞秀《花咚咚的姐》应运而生,游客沉浸式欣赏非遗美学。近年,五峰自驾游火爆,涌现了一批网红民宿。

       山河襟带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在清江、渔洋河的依偎与环绕下,在武落钟离山和白溢古寨的呵护和映衬下,在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村落环境和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逐步呈现出越来越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土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格局。


责任编辑:韩永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