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文化振兴】文明新风“小切口” 撬动移风易俗“大变化”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13 16:58:33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在兴山县古夫镇的“村村响”大喇叭里,正在播放着由青年干部录制的《古夫镇移风易俗倡议书》。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近年来,古夫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立村规家训、育模范典型、传文明理念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村规家训“入眼入心”

“正直做人、善良待人,用功读书、用心做事,勤劳致富、知足常乐。”是古夫镇龙池村龚世尧家风家训展示牌上的内容。在龙池村,“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已成为村民自觉传承、自觉建设、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动。古夫镇通过培育创建龙池村及夫子社区2个重点家风院落示范村(社区),广泛发动引导群众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家规家训,打造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文化,让文明乡风看得见、摸得着。

“好的村规民约,能让一个村风清气正、和谐有序,成为村民自治的有效法宝。”全镇各村(社区)聚焦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均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采取三字经、四字诀等多种形式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同时,村(社区)两委带头对违反村规民约的群众进行及时提醒、批评教育,有效提升了规约的执行力,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模范典型凝聚合力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祝寿星们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在重阳节老人集体生日会活动现场,“中国好人”孙晓菊在现场为长寿老人送上生日祝福,以榜样的力量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

古夫镇积极培育选树“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和模范,公开征集“身边好人”线索,涌现出了孙晓菊、姜仕玉、陈学茂等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基层阵地,宣传“身边好人”事迹,发挥“身边好人”示范带动效应,引导村民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带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上,兴起了争当先进的时代风尚。

文明理念扎根基层

“您好,这是我们的移风易俗倡议书。”龙珠社区网格员正在小区里发放《古夫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开展“移风易俗靠大家 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居民群众杜绝攀比成风、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古夫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倡议书、“村村响”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编排移风易俗小品《喜事怎办》,结合枇杷节、油菜花节、“文明创建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让广大群众在欣赏文艺演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转变观念,树立文明新风。

古夫镇积极在龙池村、深渡河村开展互助养老试点工作,举办集体生日会、共度重阳节等活动,呼吁村民不办生日宴,抵制大操大办。在夫子社区、龙珠社区开办幸福食堂,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用餐需求,为老人们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倡导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助推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普及。

下一步,古夫镇将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以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进一步贴近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植根乡土、融入生活,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来源:兴山三农)

责任编辑:陈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