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八月桂花遍地开》源自红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12 11:04:22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这首诞生于红安的革命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历经土地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传遍大江南北。

《八月桂花遍地开》耳熟能详的旋律响遍红安热土,响遍大江南北。

图片


图片


《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歌谣,详尽地表述了大别山苏区人民对红色政权的希望与爱护,同时也记录了当时苏维埃政权的许多方针、政策性歌词,很有史料研究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为什么说《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谣源自红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红安县《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手抄本


1、1927年11月18日红安建立苏维埃。当时不叫苏维埃,叫农民政府亦称工农民主政府(197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黄麻起义》91、92页)。为什么不叫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音译的,最初大多数人不理解,使用工农民主政府名称容易为一般工农大众所接受。

2、此歌(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1927年十月大别山根据地的黄麻暴动成功,为庆祝成立苏维埃政府时开始歌唱的,之后,湖北其他根据地成立苏维埃也唱这首民歌。歌词中有“一切工厂工农来没收”及“尽所能,取所需共消费生产”的句子,反映了当时“左”的思想影响(198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下卷》289页,1—10段)。

3、1931年鄂豫皖红军第四军教导第一团编的“革命歌选”油印本里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1957年由冬池(黄秋池)采辑、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大别山老根据地歌谣选》109—112页)。不仅歌名与红安的“工农民主政府”相同,而且歌词也同《八月桂花遍地开里的内容一样,不过是九段。

4、在麻(城)歌曲大半来自黄(红)安,因黄麻饱受清乡团和匪军的屠杀和蹂躏,情形大致相同,这些歌声已普遍於苏维埃区域田野,随时随处皆可听到。”(《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至1934年·甲五·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247页)。当年黄安的歌谣,既然能传到麻城,与麻城紧紧相邻的新县也会传达到。

5、1982年4月,曾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兼鄂豫皖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的成仿吾在视察红安时说,这首歌是七里坪的一位小学老师创作的歌词,后来,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将这首歌词填进当地的民间曲调《八段锦》中加以推广,开始在黄安县檀树岗一带传唱,后流传全县,之后又流传至整个鄂豫皖苏区(2006年6月·红安县教研室编·延边大学出版社《革命传统教育读本》·第六册·49页)。

6、红安县收藏有原始歌词手抄本。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说:“由红军战士陈隆普在1929年至1930年所抄写,现保存在红安县文物局,为国家二级文物”。我查阅了新县、金寨和商城等地的歌词也都与这个手抄本基本一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谁在争论这首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安、新县、金寨和商城等地对“桂歌”的属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只有成立苏维埃,才能诞生《八月桂花遍地开》。从1927年至1930年期间,由新生的中国工农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里,鄂豫皖特区、县、区、乡、村的苏维埃政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1927年11月18日黄安县成立工农民主政府(197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黄麻起义》91、92页);

1929年8月光山县柴山保大朱家(今属新县陈店乡)成立光山县工农民主政府(《光山革命史》59页);

1929年9月商城县佛堂坳(今属金寨县)成立一区苏维埃(《金寨县组织史》17页);

1929年12月商城县成立苏维埃(《商城县志》154页);

从这四个县成立苏维埃时间来看,红安县较早。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新县、金寨、商城诞生桂歌的理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县:“1929年8月,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农民委员会在光山南部大朱家(现属新县陈店乡)召开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代表120多人。大会讨论了光山县革命政权建设、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等问题。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光山县工农民主政府(即光山县苏维埃),大会选举程炳煌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王宗文、郭步仪、罗明高、秦汉文(女)、傅梅臣、陆汉卿(女)、韩浚川为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韩浚川兼秘书。……光山县苏维埃政府是鄂豫皖苏区最早成立的县级苏维埃政府,并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所以桂歌是为庆祝光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而作,创作时间为1929年8月”。(来自2018年6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史》·381页·385页)。

金寨:“1929年农历八月间,红军三十二师由鄂东胜利回师商南,和地方党组织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银青(罗银青)同志在这金风拂面、桂子飘香的金秋时节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心花怒放,激情满怀。为了庆祝这史无前例的大胜利大喜事,为了纪念这不平凡的‘穷人政权建立之日’,他兴致勃勃地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富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革命歌曲,并和以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广泛教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鉴于这首歌影响深远,专门下文要党政军民学广泛传播,不久,便传遍鄂豫皖苏区及至全国苏区,成为一首最为广泛的革命民歌”。(来自1985年3月·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办公室·金寨县人民政府民政局《金寨英烈》第二辑·276页)。

商城:“1930年初,商域县苏维埃准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下子宣传文艺工作可就忙开了。写传单、贴告示,还编了许多顺口溜、快板书、文言诗、白话文等。劳苦大众见了天日谁不乐呢,宣传文艺工作为这个忙点累点算个啥。可是,忙着忙着大家又犯了愁,那时没有电影,也没有能说会唱的洋喇叭。庆祝苏维埃的代表大会要是开得冷冷清清的,一点也不热烈,我们这些搞宣传文艺工作的可怎么交待呢?想起来、心里就着急起来。也不知是谁想了个新鲜点子:‘咱们编个歌子就唱唱苏维埃吧。’······于是,又求县里负责宣传的陈世鸿同志填词。词写好了,由县委书记吴靖宇修改后,才交给王继初配上《八段锦》的调子。因为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所以歌名就叫《八月桂花遍地开》。鄂豫皖地区第一支新编的革命民歌就这样产生了。召开庆祝大会那一天,大家满怀豪情地唱起来”。(来自2007年8月·徐向前、粟裕等著·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未刊稿》第一集· 308页·310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论证红安、新县、金寨、商城等四县的“桂歌”歌词和曲调为什么基本都一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查阅了1985年由中央、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档案馆编辑出版《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34年》甲五9—11页:“《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黄安工作报告——关于‘黄麻暴动’经过》……5.农民政府之产生、成立及其影响——我军自第一次攻县城回七里坪以后,组织黄安农民政府筹备处,目的在借此对全县农民作一政治的号召。筹备的组织由特委和县委指定各农首领作委员(共九人)。十五日得县城侦探报告,城内驻军畏我军异常,当晚逃跑,临走时在商家刮削了很多洋钱。次日我军很有秩序的准备许多标语,而且组织了宣传大队,宣传大队走前,沿途向农民演讲,贴布告和标语,其主要之内容为暴动杀尽土劣贪污,暴动夺取政权,组织农民政府,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打倒武汉政府等等。我军离城一二里之地,将要进城的时候,市民群众鸣炮欢迎,我军大呼口号,声势赫赫的前进,一般市民(小商人等在内)亦高呼‘拥护农民革命军!拥护鄂东革命委员会!拥护中国共产党!’以和之,革命空气非常高涨。

十八日开农民政府成立大会,到会群众万余人,农民政府各委员(委员九人,全系同志,佃农四人)正式宣布就职,主席曹学楷演说:‘我们种田佬每年除了完粮饷送钱把大老爷或者是被土劣贪污抓着打屁股、关牢和砍脑壳以外,再不敢进出老爷的衙门,但是今日我们种田佬、担粪的公然自已组织政府,自己做起委员来了,这点证明我们革命的力量,证明现在是劳农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了。演讲时拍掌,各处并杂以呵火之声。旋又有鄂南革命委员会(只有招牌,现已决定不要)代表刘某等演说,报告全国各地暴动情形,继则有党的代表符某演说,此次暴动是CP领导的,并报告本党的暴动政策,工农只有CP能为他们谋解放,只有CP是工农救苦救难的菩萨,本党欢迎劳苦农友加入本党云云(当时,在会场报名加入本党者数十人!)至此会场热烈已达极点,农民自动起来演说者十余人,最后高呼农民政府万岁!拥护鄂东革命委员会!杀尽土劣贪污!拥护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等等口号。将×××,万数人示威,群众痛快异常。

当日农民政府发出通电,告民众书。鄂东革命委员会县党部均有告黄安农民书约数万份。红布标语布满全城,把个黄安城变成了红城。第二、三日黄安各区纷纷开庆祝大会,在七里坪、紫云区到二万余人,均带武装。在紫云区有三百多农妇参加。桃花区到万余人,惟武装不甚齐备。统计各区庆祝大会的群众约七万余人。麻城农民闻黄安农民政府成立后,派二十ー个农民代表(三两个知识分子,余均农民,同志只占六人)前来庆祝。农民政府与司令部及党开了许多欢迎大会,代表到七里坪欢迎,彼此革命情绪异常热烈。麻城代表说:‘你们已经抓到了权柄,故有今日这样的好处,我们回去也一定照你们这样去抓到权柄!’又说:‘黄安办得这样好是兴共产兴得好,我们不怕共产,只有共产能够代表我们的利益。不赞成共产我们不得来,来了不怕,我们都愿‘上名字’(加入共产党)’在党的欢迎大会上农民代表全体签名入党。

此时农民政府的成立,给附近各县农(民)以非常的煽动,黄岗、罗田及河南商城县等处农民都纷纷准备派代表前来庆祝……”

从这份报告来看,1927年黄麻暴动成功,为庆祝成立苏维埃政府时开始歌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之后,湖北其他根据地成立苏维埃也唱这首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流传到麻城、商城和商南(金寨)地区的可能性:

流传到麻城,有史料显示,中共麻城县委在写给鄂东北特委·鄂东北区特别委(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组织史资料1920·秋~1987·11。93页)的报告:“麻城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工作公历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2、训练与宣传。······D、标语传单和歌曲:标语的口号系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形,但传单的效力不及标语和歌曲的,大标语的效力又不及歌曲,在麻歌曲大半来自黄安,因黄麻饱受清乡团和匪军的屠杀和蹂躏,情形大致相同,这些歌声已普遍於苏维埃区域田野,随时随处皆可听到。”(《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至1934年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247页)。

还有《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34年》甲五9—11页:“《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黄安工作报告——关于‘黄麻暴动’经过》中说:麻城农民闻黄安农民政府成立后,派二十ー个农民代表(三两个知识分子,余均农民,同志只占六人)前来庆祝。农民政府与司令部及党开了许多欢迎大会,代表到七里坪即欢迎起,彼此革命情绪异常热烈。麻城代表说:‘你们已经抓到了权柄,故有今日这样的好处,我们回去也一定照你们这样去抓到权柄!’又说:‘黄安办得这样好是兴共产兴得好,我们不怕共产,只有共产能够代表我们的利益。不赞成共产我们不得来,来了不怕,我们都愿‘上名字’(加入共产党)’在党的欢迎大会上农民代表全体签名入党。

流传到商城和商南(金寨)的史料显示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1927年商城县派农民协会代表去黄安庆贺“黄安农民政府成立”中搜集到的。以上《报告》中说:1927年12月14日《黄安工作报告——关于“黄麻暴动”经过》(三)斗争经过之概述·····5、农民政府之产生、成立及其影响:“此时农民政府的成立,给附近各县农(民)以非常的煽动,黄岗、罗田及河南商城县等处农民都纷纷准备派代表前来庆祝”。(此史料来自《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34》甲五11页头三行)。

二是1929年12月25日,商南红三十二师乔装取商城,27日商城县苏维埃正式宣告成立。四乡农民抬着慰问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载歌载舞,祝贺县苏维埃的诞生。在县苏成立大会上,唱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搜集到的。②:②这首歌曲的产生过程,可参阅《星火燎原》1982年第3期123—124;《烈士永生》第5集页63-69。(此史料来自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大别山风云录》1990年·312页)

三是商南斑竹园沙堰大西冲瓦屋湾罗银青(卿)同志亲自搜集到的。20世纪50年代罗银青代替儿子撰写《哀章》,他在《哀章》里说:“十九年,父参加共产党工作,二十年二月调到汤汇,二十一年正月调进商城,四月调往新集,五月调往黄安,六月又调回新集,其时国民党常以炸弹残害,父虽赖神祖几番阴护而未死,然心胆俱碎矣,至七月新集被攻,父正烂脚,寸步难移,幸赖学生找人抬至汤汇医院,八月汤汇又危急,父夜出医院,匍匐而行二里许…………”从此脱离了党组织。(史料源自罗银青手迹《哀章》第4页,此《哀章》由罗银青侄孙罗延烈收藏转赠)。

虽然,《报告》中没有提到光山、新县(新集),但是新县与红安是紧相邻。1928年7月下旬,七军和黄安党的领导人在新县柴山保尹家咀举行会议,决定恢复和建立各地党、团组织,设立党、团指导机关,组织建立赤卫军等地方革命武装,成立各级农民委员会代行政权机关,普遍实行抗捐、抗税、抗租、抗课、抗债,没收地主反动派的土地和财产。同时,建立了弦南(柴山保、郭家河一带)、弦东(新集、代咀一带)、弦西(卡房、胡河一带)三个区的党的工作委员会,陈文侯、石生才、徐朋人分别任工委书记(1993年6月中共光山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光山革命史》48页)。这时七军和黄安党的领导人有可能把“桂歌”带到新县。再说,商城县到红安县必须经过新县(新集),“桂歌”能传到商城县,也很有可能传到新县。何况当时新县的革命斗争形势非常高潮。迫切需要正能量;另外光山的革命斗争还是在七军和黄安党的领导人的支持下开展的。

可想而知,当年黄安县的歌谣绝大部分流传到邻近数县乃至整个鄂豫皖苏区。所以说红安、新县、金寨、商城等四县的“桂歌”歌词和曲调基本都一样。

当“桂歌”传到金寨时,金寨县的罗银青同志于1929年古历8月间,将“桂歌”歌词十段划分为两首歌词。前四段歌词为“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采用的是“八段锦”;后六段歌词划分为“拥护苏维埃政府”,曲调采用的还是“八段锦”(1989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别山苏区民歌选》89—92页)。

当“桂歌”传到商城时,商城县负责宣传的陈世鸿同志于1930年初,从十段“桂歌”歌词中,只挑选了六段歌词,作为“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采用的是“八段锦”(1991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商城县志》628—629页)。

新县“桂歌”是七军和黄安党的领导人于1928年7月下旬,在柴山保尹家咀举行会议时亲自带去的(1993年6月中共光山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光山革命史》48页)。1929年8月,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农民委员会在光山南部大朱家(现属新县陈店乡)召开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正式宣告成立光山县工农民主政府,同时传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十段,曲调采用的是“八段锦”(199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764—765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新县、红安、商城、金寨四县在“桂歌”歌曲旋律上的发展创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传唱的过程中,可喜的是,当年经过填词整理修改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流传到各地也没有改变原有根本风貌。虽然歌词基本一致,曲调已经大相径庭。我们从歌曲旋律上看,红安拍号是四分之四,其它都是四分之二,总共都是24小节,但是定调有区别,金寨版本先D调后F调,红安版本为bE调,新县版本为B调,商城版本为D调。这个不同,可能是受各地流行山歌音调高低的影响。旋律不同,从乐谱中可以看出。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乐曲的结尾节奏各有差异。每个版本的歌曲各有地方特色。各县在原歌曲流传演唱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进一步创作新的曲调,把“桂歌”乃至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民歌一代一代传唱下去。1964年12月,由作曲家李焕之把“桂歌”改编成合唱版本,融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第二场:星火燎原.14.歌舞:打土豪,分田地。还有新县、红安、商城、金寨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分别为:

新县来自1997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764—765页

图片
图片

红安来自1988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下卷·鄂东北区小调289—290页

图片
图片

商城来自1991年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商城县志》628—629页

图片
图片

金寨来自1、1983年第二期·廖家骅谱曲《红旗滚滚过山来——介绍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皖西群众演唱》编辑委员会·《皖西群众演唱》42页;2、2018年10月廖家骅编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红旗滚滚过山来——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集萃》第3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桂歌”上,虽然前人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还需要一大批人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创编、发展融合、推广宣传。今简单对红色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解析,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们的关注和宣扬。


来 源:《红安文艺》2022年第2期

责任编辑:高凤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