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朋友,请来监利喝早酒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11 14:46:21

□张必林


(一)

监利市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北面;东襟洪湖,南枕长江,与湖南岳阳一桥相连。

监利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产粮区,从汉朝开始,监利地区的老百姓就有用剩余的粮食来酿酒的习惯,监利人的喝酒文化历史悠久。

宋人刘挚(1030—1098)曾任荆州知府,一次,他从监利回荆州的路上,看到水田注满水,并且都插满秧,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且连续的梅雨使得江河湖水上涨,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变化无常,便写了一首诗:

马上和王监利见寄

昨夜西归春未穷,重来堤竹已成丛。 川塍足水稻齐插,霖雨涨江河欲通。

明朝四川人李纯朴,1573年6月由御史谪任监利县令,他曾写劝民十箴诗,其中一首:

惟兹监地,江汉之间。

一望千顷,足称良田

可见监利天华地宝,物产丰富,农业发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监利有一旦丰收,狗子不吃糯米粥的说法,人们将余粮酿酒,监利本土粮食酒也闻名遐迩。

明.刘懋时(监利刘家门人)有首饮酒诗非常有名:

草上游丝柳上烟,桃花片片倚云眼。

主人携酒来相对,鸟舌蜂须当管弦。

农家乐

清.王名洲

不耐舌耕苦,披蓑却快然。

蚕稼供衣食,鸡豚入口鲜。

饮我家中酿,醉到夕阳烟。

时复会亲友,谈笑杂管弦。

这是清朝的监利秀才的一首诗,可见自家用粮食酿酒,在监利是很普遍的。

清。余璜,监利余埠人,曾写有”微酌一诗:

玉粒晨炊晏已摧,捣莲酿酒溢金酿。 鹤觞略举炎光避,碧筒聊斟眼孔开。 适性保须倾五斗,陶情只合饮三杯。 仙翁泉底真难效,半醉悠然世虑灰。

余秀才这是在家里用粮食和莲花酿酒啊。


(二)

监利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湿润,清晨温度较低。监利是长江中游比较重要的港口和渔业基地。据史书记载,为了抵御晨间的寒气和增强体力,监利码头工人和渔民们会在清晨喝上一杯热酒。

当时的下酒菜很寒酸,拌点干粉子,或一碗炒米,然后猛喝几口酒,迎着寒风,踏着露水,摸黑出门干活。提着马灯,带着驯服的鸬鹚,是监利最早的渔民,他们靠马灯的光亮引路,来到江边停泊的渔船上,收拢锚链和缆绳,将马灯挂在船头,沿江而下,鸬鹚则跟着灯光行动,在江中捕鱼。黑漆漆的天空,冷飕飕的江风,渔民就靠这几杯粮食酒壮胆驱寒呢。

清朝的高宗皇帝弘历曾写有《鸬鹚》诗:

鸬鹚本野鸟,食鱼以自活。

一被渔师得,铩羽如受刖。

以绳缚其颈,驱之捕鲈鳜。

将谓得果腹,岂知不下咽。

冥然犹不悟,长此安能脱。

鸬鹚尔特愚,渔师尔特黠。

格物可会心,海鸥信明达。

带着驯服的鸬鹚随渔船捕鱼,这可是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技艺呢。渔民同鸬鹚是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的。喝早酒是为了驱寒增力。

后来,伙食改善了,下酒菜的品类也增多了,蒸菜、卤肉、鱼虾、咸干菜……蒸煎炸炒样样都有了。

监利是长江中游的一座滨江小城,也是繁忙的港口。老辈监利人有句俗语:吃饱冇得事,你去黑神庙数船锚去。

黑神庙在今西门渊闸处,是长江航运与监利后河航运(古长夏河)交汇处,码头上停靠着眼花缭乱的商船。古镇容城是大江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一艘船便有一只船锚,来往的商船多了,想数清船锚是很费时费力的。装船卸船货物的码头工人也很辛苦,常常要干到半夜三更。

监利境内河流纵横,内河的码头工人也在早上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喝二三两酒。渔民们也用几两白酒抵御晨寒,等身体暖和了再上船打鱼。

清. 刘谟文, 监利白螺人,他写了首趣诗:

渔人晒网

最是渔人乐趣多,江边晒网兴如何。今来古往都笼罩,月夕风晨自咏歌。铺向落花红映笠,烘衣新黛缘沾蓑。卖鱼换醉休高枕,枕得桃源入睡魔。

现在,早酒已经成为了监利的一大特色,甚至有当地人直言:喝早酒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要是早上不喝酒的话,感觉一天都没干劲。

很多上班族,他们喝了酒可以照常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监利人认为喝了早酒除了开车什么事都可以做。很多监利人早上喝了酒,中午晚餐夜宵也继续喝酒。


(三)

上世纪,长江主航道还在江北,监利县城依托港口码头贸易得以兴盛。东起新洲管理区,西至鄢铺、姚圻垴数十公里,有大小货运码头三十多个,涉及到棉花、粮食、山货、土产、瓷器、药材、百货、家电、建材、矿石、日用品、沙石等大宗货物的进出。还有大小客运码头十余个,逆水而上可抵宜昌、重庆,顺江而下直达武汉、上海。监利容城是湘鄂边规模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往来人员密集,货物进出频繁。监利装卸运输公司是当时码头最强的集体制单位,鼎盛时期有装卸工人近千人,货运司机两百多人。后因港口码头工作需要,由郊区的民建、同心联盟生产大队安排农民参加港口码头作业,成立了第二丶第三装卸队。

装卸工人长年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特别是寒冬季节,为增强体力,抵御严寒,码头工人便在上工之前,三五成群,聚在码头早餐摊前,点一碗鳝鱼或肥肠或三鲜,放在燃着酒精的小碟子内,抿一小口酒,夹一口菜,津津有味地吃喝起来。酒是监利本地酒坊自酿的散装白酒,便宜,管够。有些舍不得花钱的人,端两小碟免费的腌咸菜、鮓糊椒、枯豌豆就着一碗平面,也要喝二两小酒。当时的早酒,天没亮就开始喝起,他们要赶在上工前喝完,这几乎是约定俗成,没有谁耽误事的。

那时的货运司机也好这口,他们说,早酒不喝完,就像丢了魂。在码头风气的影响下,长江边岸的一些职工、群众、商贩都兴起了喝早酒,进而在全城铺展开来。当时的早酒现象,实际上是码头文化的一个缩影。


(四)

现如今的监利早酒人群,以退休职工居多,也有比较闲散的中青年人,还有赶早集的生意人,有近郊的村民,提几梱自摘的黄瓜豆角,或菜园子的青菜,摆放在早酒摊前,一边喝酒一边卖菜,菜卖掉了,酒也喝完了,卖菜的钱付掉喝酒的账,拍拍屁股,潇洒回去了。这种慢生活节奏,已经演变为朋友之间聚会的媒介。三五老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其乐融融。菜品也够丰富,有现炒的,有舀一碗用酒精炉慢炖的,有什么都可以下的汤锅子,有各色卤菜、蒸菜,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老百姓们的早酒,独饮也好,聚餐也罢,可以略事小酌,也可以尽兴而饮,惬意得很;可以一言不发地喝闷酒,也可以高声大叫地喝得热热闹闹,随意得很。酒后吐真言,喝高了,平时不说的话,喝了酒,就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张家长李家短,国内国际大事,信马由缰,快意恩仇。早酒成了交际的平台,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一种生活富裕而闲适的体现。

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其中“朝”表示早晨,意思很直白,就是喝酒要从早晨喝起,而且不醉不休。监利人可谓是将古人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五)

在监利市的城区中心,宋家湾宛如一幅历经岁月精雕细琢且装裱完好的画卷,画卷之中静静地矗立着一栋韵味独特的房子。

每日清晨,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这里便如同一场热闹的戏剧缓缓拉开帷幕。几十张桌子依次排列,仿佛在殷切地期盼故事的上演。早酒生意兴隆,热闹非凡。门前混乱地停放着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狗也在其中穿梭,客人如潮水般来来往往,走了一桌,瞬间又来一桌,络绎不绝。来此喝早酒的老中青年龄段的人都有,他们围坐一团,谈天说地,时不时有几只狗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在空中悠悠飘荡。他们纵情享受着这悠然的时光,仿佛时间在此放慢了匆匆的脚步。许多外来的客人来到监利,第一站往往选定这里,只为领略那独特的早酒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

这房子着实破旧不堪,墙面斑驳得犹如岁月的褶皱。若说其脏,也丝毫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栋毫不起眼的房子,却有着一股独特的魅力。它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他们在此停留驻足,仿佛在与岁月倾心交流。他们感受着岁月的痕迹,触摸着生活的温度,用敏锐的心灵捕捉着此间的故事。他们挥毫泼墨写下一首首诗篇,为这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为这栋老房子披上了一件绚丽的文化披风。

这栋特别的房子,见证了此地的热闹与喧嚣,也目睹了自身的破旧与衰败。它像一位默默坚守的老者,虽不引人注目,却承载着众多人的回忆与故事。他守望着这座城市的变迁,看着高楼耸起、街道拓宽、店铺繁盛。它用自己的存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温情,仿佛在向人们倾诉,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变化,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那是对往昔的怀念,对生活的挚爱,对未来的憧憬。它宛如一本古老的典籍,每一道斑驳的痕迹皆是一则故事,每一个来来往往的客人皆是一个篇章,而这座城市的变迁则是它恢宏的背景。


(六)

监利水畔多湿,早上“麻”二两,可保一日之暖。监利濒临长江,优美的生态环境,赋予滨江小城注定不凡的魅力!破晓时分,水天相接处,一抹朝霞映照远空,人们就着矮桌小凳,喝着小酒,唠嗑家常,好不惬意!

喝早酒追求“自然风”:屋檐下,露天里,来了就坐,坐下就喝,有的还站着喝。悠哉乐哉,闲散自在,绝无酒席上的繁文缛礼,更没有上下席之分。这种场合也实在不适合讲究什么礼仪。

监利有些很“火”的早酒店,往往设施简陋,恐怖又奇葩。上世纪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老的泥巴地面,高个子进去得低头。里面桌子、凳子、椅子没有一样是齐全的,有的还“缺胳膊少腿”。酒友们却趋之若鹜。

酒友们落座,店老板会提供免费的一碟酸咸菜,一碟炸花生,一碟椒盐豌豆,一碟豆豉辣椒。

下酒菜一般是:一根猪肥肠,二条黄鳝丝,三鲜丸子汤,四喜鱼杂烩,五块牛肉干,六个卤鸡蛋,七条蝴蝶鱼,八个鸡瓜子,九块卤猪蹄,十根猪小肠。

大家在早酒店:一张旧木桌,二瓶粮食酒,三四亲朋好友,五把竹木凳椅,六七人围坐,八九点钟结束,十分饱足,嘴巴一抹,起身散场。



(七)

伙计们,喝早酒去

监利粮食酒

我想借你的温度

驱去码头凛冽寒风

和一晚上的疲惫

伙计们,喝早酒去

高桌矮凳占一座

点上

一碟卤菜

一盘肥肠

几根鸡瓜

再来

一碗鳝鱼丝面

酙满监利粮酒

尽情享受

慢慢燃烧自己

伙计们,喝早酒去

自己让自己暖和起来

帆船纤夫

一生在长江闯荡

精神抖擞的船夫号子

在码头激荡

水手眯着朦胧醉眼

盘紧缆绳

航船鸣笛

驶向长江远方

坡岸上晾着渔网

带一篓活蹦乱跳的鱼

早酒店里

还有存放的监利粮酒

早酒一杯

慢慢品鉴

咂咂嘴巴

潇洒入喉

一声长啸

嗨起来

监利早酒

萦回千年


鸣谢:

感谢监利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毅提供的资料

感谢原《监利报》主编、市文联副主席万东方的资料

感谢监利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姜昌军提供的资料

感谢监利市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张志斌提供的资料

感谢乡村新闻人谢岳成的资料

感谢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田原瑭提供的资料

感谢监利市田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时红的支持

感谢毛铺酒业监利市场经理周丽君的支持

感谢监利粮酒市场经理张如平的支持

感谢湖北省国画院画家、荆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杨海林的监利早酒系列画和资料

感谢亲朋好友们的支持


张必林: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监利市文联委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长篇小说《义乌打工记》。

责任编辑:张明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