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马垚 王根瑞)中国非遗致力赓续文化传统,修复文化生态,是复兴中国精神的保障。为促进太阳河乡文化生态得到持续性修复,协调推进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发展,太阳河乡于11月4日至8日,成功举办中国传统村落(头茶园村)文化生态修复工程(2024年度)“太阳河民歌”传承培训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村落—头茶园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太阳河民歌,进一步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的金字招牌。
“桑木滴扁担软呀软呀软呀软呀软呀软溜溜,我挑担山货蹦啊耸啊蹦啊耸啊下呀下苏州……”第一期“太阳河民歌”传承培训率先在梭布垭石林景区拉开帷幕,景区各部门近30名员工参与培训,授课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民歌基础演唱方法、民歌简介以及经典太阳河民歌等。
培训中,民歌传承人现场教学《一把扇子二面黄》《开台歌》《石工号子》等优秀民歌作品,带领学员们系统地学习演唱方法。市文化生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甘武简述了太阳河民歌发展史,就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员们精神饱满、全情投入,激情满怀放声高歌,对太阳河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家很认真学得也快,民歌培训活动很有意义。”景区负责人说,“让游客在山民歌中感受太阳河的民俗风情,能提升景区整体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第二期紧随其后,全乡近50名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汇聚一堂。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也有对民歌充满热情的青年新秀。他们手持歌本,一字一句地跟唱,认真感受歌词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大家在文化传承的碰撞中领略穿越时空的千年古韵之美,共同沉浸在传承与发扬本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
“干得了工作,也要唱得好民歌才行。”政府机关、乡直单位干部职工也不甘示弱,利用晚上学习太阳河民歌和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理论知识。州文化生态与非遗保护专家刘刈普及了非遗保护常识,为太阳河民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思路。参训人员纷纷表示要深挖文化内涵,找准本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契合点,促进“三旅”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效,课程结束后设有现场考核和展示环节,《这山望到那山高》《石工号子》《桑木扁担软溜溜》《开台歌》……这些经典的太阳河民歌,参训学员信手拈来,展现出太阳河民歌的独特魅力和学员饱满的热情。
“太阳河民歌传承培训,提高了村民、干部对本土文化生态的知晓率,进而提升群众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中国传统村落延续发展活力。加强太阳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既是对太阳河民歌的保护,也是恩施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具体举措。”恩施州非遗中心负责人说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