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国炎、费琳钊、徐超)日前,G351鹤峰县清湖至燕子段、G351鹤峰县容美至燕子(高铁连接线集疏运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咨询审查会在武汉顺利召开,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了快速推进期。至此,今年正在推进的11个项目前期工作中,3个正在进行方案研究、4个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4个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目前,已在库项目达14个,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良好格局。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基础。为了适应发展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鹤峰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实施“四化”举措,为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筑牢“根基”。
规范化流程,明确工作标准。制定详细的项目前期工作流程指南,涵盖从项目规划、立项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各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所需文件和办理时限。例如,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详细的交通流量预测、技术标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内容,且编制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
建立标准化的文件模板和审查清单。对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图纸等文件都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审查清单则详细列出每个阶段需要审查的重点项目,如设计方案中的路线走向、技术标准选择是否合理等,确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审查有据可依。
专业化团队,保障工作质量。对内加强人才培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交通工程领域的最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理念。针对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路线规划、大型桥梁隧道的可行性研究等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优质的第三方咨询单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如“环水保”、地质勘察等,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保障前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项目前期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将所有项目的基本信息、工作进度、文件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询每个项目所处的阶段、已完成的工作、存在的问题等,实现对项目前期工作的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
协同化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加强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国家和省、市交通建设规划和资金安排等信息,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汇报本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确保本县项目符合上级规划要求,顺利纳入上级建设计划。强化与县内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环保、水利等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规划、环境评价、水资源论证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并联审批。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做好路线走廊方案比选、环境敏感点摸排、桥隧构造物布设等关键工作,积极征求各部门和乡镇意见。鹤峰县交通运输局及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路线压占、用地要素等问题,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最大程度减少方案的反复和调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