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为全国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在这一大背景下,湖北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速推进自身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本次专访将深入探讨湖北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具体举措、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共同解读《意见》对湖北省的深远影响,以及湖北省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湖北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取得的成效?湖北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面临的挑战?湖北省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围绕上述问题,《首义论碳》对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珂英进行了专访。
王珂英教授简介:
王珂英,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院长,博士、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欧美同学会会员。
❑《首义论碳》: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见》。请问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珂英: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全面、协同、创新、安全等四大原则,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全面绿色转型被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基础之策。《意见》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目标,而且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坚定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与《意见》在目标和行动上相互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意见》中提出的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手段、路径和重要支撑。而《意见》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路径,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就业机会、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为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首义论碳》:湖北省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生态优势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湖北在碳市场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这些成效对湖北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有何启示?
王珂英:地方能否全面把握“绿色低碳转型”,重塑发展新格局,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是挑战也是更大的机遇。湖北省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基础、创新能力、政策支持特别是碳市场建设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树立以生态省建设为统领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扩大绿色低碳影响等举措,碳市场体系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碳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湖北碳市场自2014年4月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湖北经验”,为“中碳登”落户湖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中碳登”高质量服务保障了全国碳市场的顺利运行和健康发展。
此外,湖北省不断加大碳汇项目开发、探索“碳汇+”交易模式和碳普惠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创新取得突破,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力度加大,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多项碳金融创新。
其次,湖北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节能降碳和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在氢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CCUS等诸多领域建有优势团队,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排放得到效控制,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系统碳汇持续增加。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首义论碳》:尽管湖北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您认为,湖北省在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主要挑战?
王珂英:湖北省GDP多年位居全国第七,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全国领先水平,产业结构虽持续调整,但是总体仍偏“重”,高耗能部门占比仍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规上工业仍是稳增长和稳就业的压舱石,湖北省当前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经济发展将驱动排放继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可再生能源条件优势不突出,科教资源虽丰富,但是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资源整合仍不够,科技创新优势尚未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胜势。
因此,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如何突破资源禀赋限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重大突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创新路径,如何加强绿色低碳市场制度创新力度,书写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是湖北省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义论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您认为湖北省在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有哪些具体而深入的路径规划?这些路径将如何助力湖北省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
王珂英:第一,切实发挥中碳登数据资源优势及国家和地方试点“两个碳市场”协同联动优势,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加快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夯实“中碳登”国家级平台话语权,以高能级平台集聚更多高质量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同时加快湖北试点碳市场转型发展,继续完善碳市场配套制度,优化碳交易配额分配方案,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积极拓展水权、绿电、碳汇等环境权益交易,加强碳数据开发和管理,支撑区域碳市场建康发展。构建多层次碳金融产品体系,有序构建碳金融衍生产品体系,积极拓展碳金融支持类工具,发展气候投融资等多样化融资形式,推动碳金融产品与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低碳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混合型融资工具迭代更新。培育多元化碳金融市场主体,以武汉为中心,建设全国性碳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地。
第二,打造低碳服务和绿色贸易产业聚集高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握湖北涉碳机构聚集优势,推动碳服务业集群,提升湖北绿色低碳国内外影响力。探索建设碳市场、碳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示范区,着力建设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打造低碳、零碳算力产业创新中心或园区,利用碳市场机制促进氢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促进重点行业优化升级。
第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创新协同模式,聚焦重点领域协同增效,优化环境治理,推进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第四,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同时实施新能源倍增工程,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形成适应新能源消纳的新型电网,并加快未来能源产业布局,培育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五,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健全节约集约资源利用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第六,推进重点领域降碳,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和三大都市圈区域发展布局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推进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构建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七,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增加森林碳汇、湿地碳汇、农田碳汇,地质及其他碳汇。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森林碳汇交易,开发湿地碳汇交易项目,探索多元化碳中和路径。
第八,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样板。发挥碳达峰试点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近零碳试点,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系统创新,打造试点示范样板,树立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典范,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第九,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进重大平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着力增强绿色科技创新的引领力、辐射力。狠抓关键低碳技术研发,助推绿色低碳技术孵化,推动与国内外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合作,开展绿色低碳技术交易。
第十,持续夯实基础能力,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机制,健全统计核算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合作交流交往。
文稿来源: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