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余秋 闫凌钰)“看着你们在这里写生画画、听你们夸奖我们这里的风景和民宿,我们都很开心。”11月1日,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村民张英蒿高兴地与他家民宿的首批客人道别。这不仅是张英蒿民宿经营的新起点,也是长潭河侗族乡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长潭河侗族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将写生研学、森林康养和乡村旅游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为提升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接待能力,增加村民收入渠道,长潭河侗族乡自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民对自有房屋进行改造和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凡是达到国家丙级民宿标准的,每间房将给予2000元补贴。
“我改造升级了20间民宿。这次学生来这里进行为期12天的写生研学,仅从住宿方面我们预计就能获得超过1万元的收入,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收益。”张英蒿兴奋地说。
在动员村民进行民宿改造之初,许多村民对此一直持观望态度,不敢着手尝试。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带动下,兴隆村村民陈春枝率先行动,主动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了5间民宿。她的民宿不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融入了侗族传统文化,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到浓厚的地方风情。
“今年夏天,我们民宿接待了来自武汉的30多名游客,他们在这里住了20天,收入近3万元。”陈春枝高兴地说。
长潭河侗族乡聚焦乡村发展实际,以实施宣恩县“千万工程”(长潭河)试点项目为抓手,围绕盘活闲置农房“小切口”,全面激活“农房+民宿、农事体验、生活休闲、老年康养”等新业态。该乡采取“政府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的发展模式,高质量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两溪河村、洗马坪村、兴隆村和甘露村共31户村民改造升级了178间民宿,其中138间已改造完成,验收通过后,将获得27.6万元补贴,另外40间民宿正在改建中。目前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00人次,旅游收入接近20万元。
接下来,长潭河侗族乡将继续深化民宿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端精品民宿,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其中,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民宿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