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马彩云)2024年以来,襄城区关工委立足为辖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紧紧依托“五老”关心下一代工程,全面加强对困难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关爱献真情,帮扶出实招,取得明显成效。
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有力度。组织鼓励更多“五老”志愿者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活动。探索建立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平台,建立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爱心力量、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捐资、捐物、安全教育等关爱帮扶活动,共同做好困境青少年助学、助困、助医、助业等工作。截至9月底,全区关工委系统共筹集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帮扶困境青少年4000余人。2024年7月,真武山街道辖区少年李某家中突生变故,母亲患癌症晚期,一张张病危通知书和药费催缴单让少年手足无措,街道关工委得知后立即组织困难帮扶,号召辖区“五老”和机关干部开展捐款4000余元并倡议社会力量捐助2万余元,帮助李某家渡过难关,9月份又帮助李某申报金秋助学项目帮助其顺利入学。关工委的真诚帮扶,让青少年对生活重燃希望。
罪错青少年关爱帮扶有温度。区关工委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系,探索“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加大对失足、失管等轻微罪错青少年帮扶力度,让他们重新步入人生正常轨道。今年全区共帮扶此类青少年17人。襄阳某职业学校学生张某(17岁)使用苹果手机iMessage短信功能,发送诈骗引流短信,内容为冒充菜鸟驿站客服、色情网站链接和公司退款协议等。张某发送诈骗短信约14000条,获利约4395元。同年10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受理后一方面积极组织老检察官对张某进行帮教,使其充分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因张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自愿认罪认罚,并积极退赃,具有悔罪表现,按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在审查起诉及6个月考察期间,老检察官对张某进行结对帮教,对张某进行行为规范指导,加强其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9月,张某顺利进入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成为一名大一新生。
家住庞公街道某小区的未成年人小张因犯罪被某法院判处缓刑,在居住地襄城区接受社区矫正。襄城区司法局关工委专门对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组织3名老干部参与帮教小组,对小张开展风险评估及心理分析,并实时掌握其活动轨迹,督促其监护人加强管教等,使小张思想、行为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区司法局还组织本单位老律师、老干部定期对罪错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增强此类群体法治观念,促其顺利回归社会。
问题青少年关爱帮扶有深度。今年襄城区关工委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2023年区关工委牵头邀请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感觉统合课程客座老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芳老师牵头组建成立了感觉统合教育工作室,主要对刚入学的部分存在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动个不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不会计算、字迹歪斜散乱、平衡感差等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系统矫正。2024年,继续发挥该工作室作用,加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矫正培训,发放《感觉统合矫正倡议书》10000份,帮助困难家庭矫正治疗感觉统合失调青少年60余人;充分发挥有心理健康咨询资质的“五老”志愿者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疏导活动。襄城区关工委联合襄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襄城区图书馆、襄阳心桥心理事业发展中心、襄阳正德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普惠阳光家园等单位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七彩假期”青少年成长计划公益活动,并于7月8日上午在卧龙镇牌坊村举行了启动仪式。今年暑期,“五老”志愿者们冒着酷暑,风雨兼程,一直奔走在社区、乡村和夏令营、体验营、特色研学项目之间,面对面免费为300余名问题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线上线下开办公益课堂达30场次,覆盖青少年近5000人。
下一步,襄城区关工委还将继续发挥26个关工委成员单位、50个工作室和1000多名“五老”志愿者的优势和作用,始终如一扎实开展困难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
回复